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文后小题。二月二日①李商隐二月二日*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文后小题。二月二日①李商隐二月二日*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文后小题。

二月二日①

李商隐

二月二日*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②。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雨夜声。

【注释】

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②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20.前两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些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21.诗歌中蕴含着作者复杂的感情,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如何表达情感的。

【回答】

20.描绘了一幅初春时节生机盎然的画面。到*上游春的游客很多,到处是笙箫之声。就连花柳、蜂蝶也在欣喜、享受着美好的春光。

作用:反衬后两联所抒发的思乡之苦。(或为下面抒写宦游之苦做铺垫)

21.①借景抒情(正衬、烘托),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春天里美丽而欢乐的景*,抒发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②第三联借用典故,含蓄地表达自己宦游在外的*苦(孤独)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③第四联乐景哀情作者埋怨新滩不解人意,新滩涨水就像午夜檐间风雨的凄凉之声,写出自己思乡之情浓重,不能归乡的无奈。(鉴赏点不同,说法各异,合理即可)

【解析】

20.

试题分析:诗的首句“二月二日*上行 ”,点明踏青节*上春游。次句“东风日暖闻吹笙 ”,写*行游春的最初感觉和印象。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旭日,都散发着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闻吹笙”和“东风日暖”分别从听觉和感觉写出了踏青*行的感受——到处是暖洋洋的春意。颔联“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写*上春*。如果说首联还是描写刚接触外界事物时一种自然的感受,这一联则是有意寻春、赏春了。花、柳、蜂、蝶,都是春天最常见的事物,是春天生命与活力的标志,红(花)、绿(柳)、黄、紫,更写出了春天绚烂**。但这一联不仅抒写诗人对美丽春*的流连陶醉,而且委婉透露出因美好春*而触动的伤感。“无赖”即“ 无心”,与“有情”相对。花、柳是没有人的感觉和感情的事物,它只按自然规律行事,春天来了,便吐蕊、长叶,在东风旭日中显示出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春天的气息,而不顾人的悲欢哀乐,故源“无赖 ”。蜂、蝶是有生命的动物,春到人间,穿花绕柳,翩翩飞舞,像是满怀喜悦宣告着春天的来临,故说“有情 ”。然而,不管是无心的花柳,还是有情的蜂蝶,它们作为春*的标志,生命活力的象征,又都和失去了生命春天的诗人形成鲜明对照。细味“各”字、“俱”字,不难发觉其中透露出的隐痛。诗人写*间春*,写物遂其情,正是为了要反衬出自己的沉沦身世与凄苦心境。何焯说:“前半逼出忆归,如此浓至,却使人不觉 ”。这“不觉”正是诗的蕴藉处。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的景物描写”的能力,要注意解决这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诗中描写了哪些景,这些景物的特点是什么;一是作者运用哪些表达技巧写景的,这些技巧的效果怎样;一是作者借这些景物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方面都必须具体阐述,才能恰到好处的回答开头提出的问题,才能多角度的赏析写景特*,才能写出全面准确的赏析文本。

21.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现手法(表达技巧)的能力。本诗前两联描写了春天里美丽而欢乐的景*,借景抒情,抒发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第三联借用典故,含蓄地表达自己宦游在外的*苦(孤独)以及对归隐生活的向往。第四联乐景哀情作者埋怨新滩不解人意,新滩涨水就像午夜檐间风雨的凄凉之声,写出自己思乡之情浓重,不能归乡的无奈。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思路点拨】首先应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哪些。主要的表现手法有: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四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犹唱《*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知识点:

题型: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