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各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问题详情: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各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

阅读下列语段,回答文后各题。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嶇,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伯然不动,做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从香山俯石磴行柳路,不里许,碧云①在焉。刹后有泉,从山根石罅②中出,喷吐*雪,幽韵涵澹③。有老树④,中空火出,导泉于寺,周于廓下,激聒石渠⑤,下见文砾*。引入殿前为池,界以石梁,下深丈许,了若径寸。朱鱼万尾,匝池红酣⑥,烁人目睛,日*清流,写影潭底,清慧可怜⑦。或投饼于左,群赴于左,右亦如之,咀呷有声。然其跳达⑧刺泼⑨,游戏水上者,皆数寸鱼,其长尺许者,潜泳潭下,见食不赴,安闲宁寂,毋乃⑩静燥关其老少耶?

  (节选自 袁中道《西山十记》之《记四》

【注释】①碧云:碧云寺,在*西山。②罅:裂缝。③涵澹;水波激荡的样子。④有老树,中空火出:泉水从一棵空心老树中如喷火般激溅而出。⑤激聒石渠:在石渠中激荡起哗啦啦的水声。⑥匝池红酣: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⑦清慧可怜:样子清秀灵动惹人喜爱。⑧跳达:同“佻达”,此处指鱼儿欢快游动的样子。⑨刺泼:鱼击水声。⑩毋乃:表揣测,相当于“恐 怕”“只怕”。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心乐之    乐:                  

(2)不可久居    居:                  

(3)悄怆幽邃   邃:                  

(4)往来翕忽    翕忽: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①其长尺许者  ②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B.①乃记之而去  ②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

C. ①或投饼于左  ②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D. ①以其境过清  ②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

3.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被拂。

                                                                                            

4. 下列六个句子分为四组,全部属于间接描写水清澈的一组是(  )

①下见小潭,水尤清冽。②日光下澈,影布石上。③激聒石渠,下见文砾*。④写影潭底,清慧可怜。⑤下深丈许,了若径寸。⑥从山根石罅中出,喷吐*雪。

A. ①②⑥    B. ②③④    C. ③⑤⑥    D. ①④⑤

【回答】

1.略。

2.D

【解析】D项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都是“因为”之意。A前者代词;后者副词“难道”。B前者代词;后者助词,用于主谓之间。C前者介词,引出处所,可译为“到”;后者介词“比”。

3.略。

4.B

【解析】文言文重要信息的筛选和提取。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本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一定要看准题干的“间接描写水清澈”一句。“水尤清冽”“下深丈许,了若径寸”“喷吐*雪”都是直接写水,所以*为B项。

【参考译文】

【乙】从香山寺沿着石磴俯阶而下,行走在柳林路中,大约不到一里路,便到了碧云寺。寺后有泉,泉水从山脚下的石缝中喷涌而出,如*似雪,水波荡漾。一棵老树因雷击起火,树心空洞倾斜,将泉水导入寺中,泉水绕寺廊周围流淌,喧闹着流进石渠,水下但见有*纹的碎石和金黄*的细沙。石渠通到殿前成为方池,周围以石块砌成,水深大约有一丈,但池水清澈,好像只有一寸深。池中有金鱼万尾,满池的鱼欢快地游动,一池的鱼红得耀人眼目。阳光照*着清清的池水,将鱼儿的影子清晰地映在潭底,清秀灵动,惹人喜爱。有人把饼子投在池子的左边,鱼群便蜂拥向左边;把饼投向池子的右边,鱼群便争先向右,一片吞服之声。然而在水中欢快游动发出刺泼声响的鱼儿,都是身长只有几寸的鱼儿。那些一尺来长的大鱼,则潜泳在潭底,见到食物也不去争抢,十分安闲宁寂。难道鱼儿的安静与急躁还同它们的年纪大小有关吗?

知识点:散文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