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大林寺白居易(唐) [原文] 餘與河南元集虛①輩(中考原題爲“餘與河南元集虛,范陽張允中……凡十七人,”...

問題詳情:

*西遊大林寺白居易(唐) [原文] 餘與河南元集虛①輩(中考原題爲“餘與河南元集虛,范陽張允中……凡十七人,”...

*西

遊大林寺

白居易(唐)

  [原文]

  餘與河南元集虛①輩(中考原題爲“餘與河南元集虛,范陽張允中……凡十七人,”),自遺愛草堂歷②東、西二林,抵化城,憩峯頂,登香爐峯,宿大林寺。大林窮遠③,人跡罕到。環寺多清流蒼石,短鬆瘦竹。寺中惟板屋木器,其僧皆海東人。山高地深,時節絕晚,於是④孟夏,如正、二月天。山桃始華⑤,澗草猶短,人物風候,與平地聚落⑥不同。初到,恍然若別造⑦一世界者。因口號⑧絕句雲:

人間四月芳菲盡⑨,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⑩春歸無覓處,不知轉入此中來。

    既而,周覽屋壁,見蕭郎中存、魏郎中弘簡、李補闕渤⑾三人姓名詩句。因與集虛輩嘆,且日:“此地實匡廬⑿第一境,由驛路至山門,曾⒀無半日程。自蕭、魏、李遊,迨⒁今垂⒂二十年,寂寞無繼者。嗟呼,名利之誘人也如此!” 時元和十二年四月九日,樂天序。

選自上海古籍出版社《白居易及其作品選》

[註釋]①元集虛:唐代隱士,隱居廬山,善文會樂,與向居易交情甚好。②歷:經過。③窮遠:十分僻遠。④於是:在這裏。⑤華:同“花”,此作動詞,開花。⑥聚落:村落,村莊。⑦別造:別外來到。造,到訪。⑧口號:隨口吟詩。⑨芳菲:花草,此處泛指百花。⑩長恨:常恨。(11)蕭郎中存、魏郎中弘簡、李補闕渤:分別指唐代比部郎中蕭存、戶部郎中魏弘簡、右補闕李渤三人。李渤,蘇軾《石鐘山記》一文中曾提及。(12)匡廬:廬山。相傳周朝時有匡氏七兄弟隱居廬山,故有此說。(13)曾:還。(14)迨:至,到。(15)垂:將近。

1.對下面句子朗讀節奏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

  此地實匡廬間第一境

  A.此/地實匡廬間第一境    B.此地/實匡廬間第一境

  c.此地實/匡廬間第一境    D.此地實匡廬間/第一境

2.解釋文中加點詞的意思。

  (1)華(        )    (2)造(          )

翻譯文中畫線句子。

  環寺多清流蒼石,短鬆瘦竹。

                                               

4.用自己的話說說白居易一行遊大林寺的行蹤。

                                                   

5.大林寺景*優美卻遊人甚少,其原因是什麼?請用文中語句回答。

                                               

6.怎樣理解“初到,恍然若別造一世界者”這句話?

                                               

7.請按近體詩“起、承、轉、合”的章法特點,賞析文中的絕句詩。

                                     8.簡析本文的藝術特*。

                                               

【回答】

1.B

2.(1)開花(2)到(或“往”)

3.寺院周圍多是清澈的溪流,蒼*的岩石,矮小的松樹,清瘦的竹子。

4.白居易一行從遺愛草堂出發,經過了東林、西林二寺,到達化城寺,在峯頂上稍事休息,便登上香爐峯,住在大林寺。

5.(1)大林窮遠;(2)名利之誘人也如此!

6.這句話形象地概括了作者遊賞山寺美景時的總體印象,突出了其風物新奇、景緻美妙的特*。

7.詩的首句爲“起”:鋪敘初夏之際山寺外面的花景(普遍貌);二句爲“承”:着力描寫寺中花景(特殊貌),前起後承中暗含對比;三句爲“轉”:詩人宕開一筆,抒寫春去難覓的感嘆;四句爲“合”:合得天衣無縫,恰到好處——恨春影難尋卻忽見春至,正悵然若失又忽得驚喜,真是奇思妙想,情景兩出。

8. ①借景抒情;②對比手法;③語言生動鮮活。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