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蕭望之字長倩,家世以田爲業,至望之,好學,治《齊詩》,事同縣後倉且十年。以令詣...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蕭望之字長倩,家世以田爲業,至望之,好學,治《齊詩》,事同縣後倉且十年。以令詣...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蕭望之字長倩,家世以田爲業,至望之,好學,治《齊詩》,事同縣後倉且十年。以令詣太常受業,又從夏侯勝問《論語》、《禮服》。京師諸儒稱述焉。御史大夫魏相除望之爲屬,察廉爲大行治禮丞,累遷諫大夫,丞相司直。宣帝察望之經明持重,論議有餘,材任宰相,欲詳試其政事,復以爲左馮翊。代*吉爲御史大夫。五鳳中匈奴大亂,議者多曰匈奴爲害日久,可因其壞亂舉兵滅之。詔問計策,望之對曰:“不以義動兵,恐勞而無功。宜遣使者弔問,輔其微弱,救其災患,四夷聞之,鹹貴*之仁義。”上從其議,後竟遣兵護輔呼韓邪單于定其國。爲太傅。及宣帝寢疾,選大臣可屬者,引外屬侍中樂陵侯史高、太子太傅望之、少傅周堪至禁中,皆受遺詔輔政,領尚書事。宣帝崩,太子襲尊號,是爲孝元帝。望之、堪本以師傅見尊重。望之選宗室明經達學散騎、諫大夫劉更生給事中,與侍中金敞並拾遺左右。四人同心謀議,勸導上以古制,多所欲匡正,上甚鄉納之。中書令弘恭、石顯久典樞機,明習文法,亦與車騎將*高爲表裏,論議常獨持故事,不從望之等。後恭、顯奏“望之、堪、更生朋黨相稱舉,數譖訴大臣,毀離親戚,專擅權勢,爲臣不忠,誣上不道,請謁者召致廷尉。”時上初即位,不省“謁者召致廷尉”爲下獄也。可其奏。知繫獄,上大驚曰:“非但廷尉問邪?”令出視事。後數月,望之子散騎中郎伋上書訟望之前事,事下有司,復奏:“望之前所坐明白無譖訴者而教子上書稱引亡辜之《詩》失大臣體不敬請逮捕。”使者至,召望之。望之慾自殺,其夫人止之,以爲非天子意。望之以問門下生朱雲。雲者好節士,勸望之自裁。於是望之仰天嘆曰:“吾嘗備位將相,年逾六十矣,老入牢獄,苟求生活,不亦鄙乎!”竟飲鴆自殺。

(節選自《漢書》)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望之前所坐明白/無譖訴者/而教子上書/稱引亡辜之《詩》/失大臣體/不敬/請逮捕

B.望之前所坐/明白無譖訴者/而教子上書/稱引亡辜之《詩》/失大臣/體不敬/請逮捕

C.望之前所坐明白/無譖訴者/而教子上書/稱引亡辜之/《詩》失大臣體/不敬/請逮捕

D.望之前所坐明白/無譖訴者/而教子上/書稱引亡辜之《詩》/失大臣體/不敬/請逮捕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太常,是*古代朝廷掌宗廟禮儀之官,兩漢時也是培養選拔官吏人才的一個重要機構。

B.禁中,封建帝王所居的宮苑,因不許隨便進出,故稱“禁中”,也稱“禁省”。

C.廷尉,九卿之一,與大理寺同掌外交、教育、禮儀制定等,且掌握皇族的名籍簿。

D.備位:居官的自謙之詞,謂愧居其位,不過聊以充數,也泛指充任、任職。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蕭望之好學不倦,受人稱讚。他師從後倉將近十年,後又師從夏侯勝,受到京城學者的稱許。

B.蕭望之審時度勢,主張仁義外交。漢宣帝聽從他的建議,派兵輔助呼韓邪單于平定匈奴內亂。

C.蕭望之忠心爲國,德高望重。他與另外兩位大臣接受遺詔輔政,隨即被任命爲太傅,受到孝元帝尊敬。

D.蕭望之看重名節,不願苟活。受人誣陷,他不願被捕入獄,想要自殺,在朱雲勸說下最終飲鴆自盡。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議者多曰匈奴爲害日久,可因其壞亂舉兵滅之。

(2)知繫獄,上大驚曰:“非但廷尉問邪?”令出視事。

【回答】

1.A

2.C

3.C

4.(1)議論的朝臣認爲匈奴爲害的時間很長了,可以趁他們內部變亂髮兵消滅匈奴。

(2)知道了是關進牢獄,漢元帝大驚說:“不是隻讓廷尉查問嗎?”於是讓蕭望之出獄繼續任職。

【分析】

1.本題考查文言文斷句的能力。斷句是解讀文言文的重要環節,常見的斷句方法有名詞斷句、修辭斷句、對稱結構斷句、虛詞斷句等。文言斷句的前提是粗通大意,然後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職名、文言虛詞、句子結構以及語段中動詞的賓語或補語等斷句。

本題中劃線句的意思是:蕭望之之前所犯罪行清楚,沒有誣陷攻訐的事。可是他教唆兒子上書,引用《詩》表示無辜之意的篇目,有失大臣體統,對國君不恭敬,請允許逮捕。“望之前所坐明白”中“坐”是罪行,罪行情況是“明白”,即清楚,結構完整,之後斷開,“失……體”是固定詞組,不能斷開,排除B;“而教子上書”中,“上書”是詞組,聯繫緊密,之後斷開,排除D;“稱引亡辜之《詩》”中,“亡辜之《詩》”是《詩經》中的相關篇目,之後斷開,排除C。

故選A。

2.本題考查文化常識。重要的文化常識是一個高中生必須具有的基本常識。複習中要注意突出重點,不糾纏於細枝末節,注意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和體系,建立知識樹,同時加強積累,注重歸納,分類記憶。

C項,“廷尉,九卿之一,與大理寺同掌外交、教育、禮儀制定等”錯誤,廷尉與大理寺爲同一職位。古代官職名,西漢時也稱大理。戰國時期秦國始置,秦朝、西漢沿置。列位九卿,爲*最高司法審判機構長官,彙總全國斷獄數,主管詔獄和修訂律令的有關事宜。掌管“外交、教育、禮儀制定等”爲禮部。

故選C。

3.本題考查把握文章內容要點和鑑賞作品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首先要通讀全文,粗知大意,瞭解人物的作爲,概括人物形象;其次對選項中的句子進行觀察,在原文中找出相關的句子,看看有沒有答非所問、偷換概念、以偏概全、混淆因果條件、輕重範圍失當等問題,在此基礎上判斷正誤。

C項,“他與另外兩位大臣接受遺詔輔政,隨即被任命爲太傅”錯誤,原文“爲太傅。及宣帝寢疾,選大臣可屬者,引外屬侍中樂陵侯史高、太子太傅望之、少傅周堪至禁中,皆受遺詔輔政,領尚書事”,意思是“任職太傅。到了宣帝重病臥牀,選擇可以囑託國事的大臣,接外家親屬侍中樂陵侯史高、太子太傅蕭望之、少傅周堪到宮中,都受遺詔輔政,兼任尚書事”,可知接受遺詔前爲太子太傅。

故選C。

4.本題考查學生翻譯文言文的能力。翻譯句子,第一:理解文句大意,將所要翻譯的句子放入原文中,前貫後連,把握大意;第二:確定考查重點,命題者在命題時從文段中選擇的句子往往含有某些文言知識點,如詞類活用、特殊句式、重點實虛詞等,要通過審題抓住命題意圖,確定考查點;第三:連綴詞義成句,直譯求“字字落實”(留、刪、換),意譯求“文從字順”(調、補、變);第四:認真審讀檢查,書寫規範清楚。在確定文言句子中的語法現象全部落實到位後,做到書寫規範清晰。關鍵詞有:

(1)“因”,趁機;“舉”,發兵。

(2)“非但”,不是隻;“出”,出獄;“視事”,任職。

【點睛】

掌握正確的閱讀文言文的方法——遵循三個步驟:在考試過程中,不少的同學在讀完一遍文言文後就開始作答,這種做法是很不正確的。解答文言文題目,應遵循三個步驟:

第一步:初讀全文,整體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穩住神,快速地瀏覽一遍。初步明確“什麼時間、什麼人、什麼事、前因後果、誰說了什麼話”等等,讀懂個大概即可,因爲高考作爲選拔*的考試,要一遍把他全部讀懂,很少人能夠辦到;

第二步:細讀題目,認真研讀字、詞、句,在這一步閱讀中,要根據題幹得要求,結合各選項的具體內容,一一落實,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詞、句、段在文段的位置,運用課內所學的知識(實詞、虛詞、活用、句式等),解決完成較爲容易的題目;

第三步:再讀全文,加深理解。這一步是要解決較難的題目,加深對文意的理解,又糾正前兩步中出現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複覈的過程。

參考譯文:

蕭望之字長倩,家中幾代人以種田爲生,到了蕭望之,喜好讀書,研究《齊詩》,師從同縣的後倉將近十年。因爲名聲很好而被招致太常學習,又師從夏侯勝學習《論語》《禮服》。京城諸位儒家學者都稱讚他。御史大夫魏相任命蕭望之爲屬官,考察推舉爲孝廉,任命爲大行治禮丞,多次升遷至諫大夫,丞相司直。漢宣帝考察蕭望之通曉經術,行事穩重,論議說理充分,按照才能可任宰相,但爲了仔細考查他的政事能力,就又任他爲左馮翊。代替*吉擔任 御史大夫。五鳳年間匈奴大亂,議論的朝臣認爲匈奴爲害的時間很長了,可以趁他們內部變亂髮兵消滅匈奴。宣帝下詔書詢問計策,蕭望之回答說:“不合道義而動兵,恐怕勞而無功。陛下最好派使者去弔喪慰問,輔佐其幼弱的的首領,援救其災患,四方的少數民族聽說了這種情況,都會尊重漢朝之仁義。”漢宣帝聽從了他的建議,後來終於派兵輔佐呼韓邪單于安定了匈奴國。任職太傅。到了宣帝重病臥牀,選擇可以囑託國事的大臣,接外家親屬侍中樂陵侯史高、太子太傅蕭望之、少傅周堪到宮中,都受遺詔輔政,兼任尚書事。漢宣帝駕崩,太子劉奭繼承皇位,是爲漢元帝。蕭望之、周堪因爲是帝師而被尊重。蕭望之推舉宗室明經達學的散騎諫大夫劉更生爲給事中,同侍中金敞一起在漢元帝左右提意見。蕭望之、周堪、劉更生、金敞四人同心謀劃,用古制勸說引導漢元帝,提出很多想要匡正改變的問題,漢元帝很想採納他們的意見。中書令弘恭、石顯長期主管朝廷機要部門,精通法令條文,與車騎將*史高勾結,論議朝政經常只堅持舊日的慣例制度,不聽從蕭望之等人的意見。後來弘恭、石顯向皇上稟告說:“蕭望之、周堪、劉更生結成黨羽互相恭維推舉,屢次誣陷攻訐大臣,誹謗離間皇帝親屬,專擅權勢,爲臣不忠,欺騙陛下,請謁者召致廷尉。”當時漢元帝剛即位,不懂“謁者召致廷尉”是下監獄,答應了他們的奏請。後來知道了是關進牢獄,漢元帝大驚說:“不是隻讓廷尉查問嗎?”於是讓蕭望之出獄繼續任職。幾個月後,蕭望之的兒子散騎中郎蕭伋上書申訴望之前事,事情下達有司,回覆漢元帝說:“蕭望之之前所犯罪行清楚,沒有誣陷攻訐的事。可是他教唆兒子上書,引用《詩》表示無辜之意的篇目,有失大臣體統,對國君不恭敬,請允許逮捕。”奉命傳召的人到了,召見蕭望之,蕭望之準備自殺,他的夫人勸阻他,認爲不是天子的意思。蕭望之將這件事問門下學生朱雲,朱雲崇敬有節*之人,勸蕭望之自裁。於是蕭望之仰嘆,說:“我曾經充數將相,現在已經六十有餘,老了還要進牢獄,苟求活命,不也讓人鄙視嗎?”最終飲鴆自殺。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