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張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年進士第,累官銅山令。...

問題詳情:

(一)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張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年進士第,累官銅山令。...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張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年進士第,累官銅山令。明昌元年,以廉擢授監察御史。泰和四年四月,召見於泰和殿,行信因言二事,一依舊移轉吏目以除民害,一徐、邳地下宜麥,稅粟許納麥以便民。上是其言,令尚書省議行之。崇慶二年,爲左諫議大夫。時胡沙虎已除名爲民,賂遺權貴,將復進用。舉朝無敢言者,行信乃上章曰:“胡沙虎跋扈強梁,媚結近習,以圖稱譽。自其廢黜,士庶莫不忻悅。今若複用,惟恐爲害更甚前日。”書再上,不報。及胡沙虎弒逆,人甚危之,行信坦然不顧也。

胡沙虎誅,上封事言正刑賞。又言: “自兵興以來,將帥甚難其人,願陛下令重臣各舉所知,才果可用,即賜召見,褒顯獎諭,必有奮命報國者。昔李牧爲趙將,*功爵賞皆得自專,出攻入守不從中覆,遂能北破大敵。今命將若不以文法拘繩、中旨牽制,使得盡其智能,則克復之功可望矣。”上善其言。時方擢任王守信、賈耐兒者爲將,皆鄙俗不材、不曉兵律。行信懼其誤國,上疏曰:“《易》稱‘開國承家,小人勿用’。聖人所以垂戒後世者,其嚴如此。今大兵縱橫,人情洶懼,應敵興理,非賢智莫能。狂子庸流,猥蒙拔擢,參預機務,甚無謂也。”於是上皆罷之。權元帥右都監內族訛可率兵五千護糧通州,遇兵輒潰,行信上章曰:"御兵之道無過賞罰使其臨敵有所慕而樂於進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後將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訛可敗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寬容一切不問臣恐御兵之道未盡也。"詔報曰:"卿意具悉,訛可等已下獄矣。"            (節選自《金史•張行信傳》)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御兵之道無過/賞罰使其臨敵/有所慕而樂於進/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後將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訛可敗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寬容/一切不問/臣恐御兵之道未盡也/

B. 御兵之道無過/賞罰使其臨敵/有所慕而樂於進/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後將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訛可敗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寬容一切/不問臣/恐御兵之道未盡也/

C.御兵之道/無過賞罰/使其臨敵有所慕而樂於進/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後將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訛可敗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寬容/一切不問/臣恐御兵之道未盡也/

D. 御兵之道/無過賞罰/使其臨敵有所慕而樂於進/有所畏而不敢退/然後將士用命而功可成/若訛可敗衄/宜明正其罪/朝廷寬容一切/不問臣/恐御兵之道未盡也/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監察御史從隋代始設立,唐御史臺分爲三院,監察御史屬察院,品秩低而權限廣。

B. 尚書省是古代官署名,東漢設置,稱尚書檯。南北朝時始稱尚書省。長官爲尚書令。

C.封事是指密封的奏章。古時臣下上書奏事,防有泄漏,用皁囊封緘,故稱。

D.《易》即《周易》,是儒家經典之一,相傳爲孔子所作,內容包括《經》和《傳》兩部分。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張行信心繫百姓,興利除弊。擔任監察御史時,建議依例調換吏官以除民害,在適宜種麥的徐、邳兩地,允許百姓交麥以作糧稅,便利民衆,得到皇帝的採納。

B. 張行信敢於直言,富於遠見。胡沙虎賄賂權臣,圖謀復出,滿朝官員無人敢言。只有張行信再三提醒皇帝若重新起用此人,後患無窮。胡沙虎因此被誅殺。

C. 張行信公忠謀國,重視人才。他建議皇帝發動重臣舉薦人才,加以厚待,這樣就一定有人捨命報。他還認爲只有給將帥充分的自*,才能建立*功。

D. 張行信不懼權貴,排斥庸才。在他的勸諫下,鄙俗無能、不曉兵律的將領王守信、賈耐兒剛獲提拔即被罷免,遇敵即潰的皇族敗將訛可也被下獄治罪。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10分)

(1)胡沙虎跋扈強梁,媚結近習,以圖稱譽。自其廢黜,士庶莫不忻悅。(5分)

(2)今命將若不以文法拘繩、中旨牽制,使得盡其智能,則克復之功可望矣。(5分)

【回答】

10.C.

11.D.【解析】《周易》不是孔子所作,相傳爲周人所作,故名。

12.B.【解析】“胡沙虎因此被誅殺”錯。胡沙虎被誅是因爲其“弒逆”,即弒君謀逆,並非因張行信的進言。

13.(1)胡沙虎飛揚跋扈,強橫兇暴。獻媚於皇帝寵幸親近的人,妄圖讓他們加以稱讚。自從被罷免以來,士民百姓無不歡欣喜悅。

【解析】“強梁”,強橫兇暴。“近習”,皇帝寵幸親近的人。“忻悅”,欣喜。譯出以上三個詞各1分,大意2分。“媚結”也可譯爲“向……獻媚”或“諂媚地結交”。“莫不”譯爲“無不,沒有誰不”,若照抄不譯扣1分。

(2)現今任命將帥如果不再用條文舊法將他們約束,用朝中意旨來牽制他們,而是讓他們能夠全部發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那麼克敵恢復國土的功業可望有成了!

【解析】“拘繩”,拘泥於成法,在此可譯作“約束”。“盡”,全部用出,竭力做到。“克復”,克敵收復。譯出以上三個詞各1分,大意2分。“中旨牽制”翻譯時注意前面省略了介詞“以”,未翻譯扣1分。

參考譯文:

張行信,字信甫。登大定二*年進士第,累遷官至銅山縣令。明昌元年,因爲廉政被提升爲監察御史。泰和四年四月,皇帝在泰和殿召見他。張行信便向皇帝進言兩件事:一是依照舊例調換吏官以除民害,一是徐、邳一帶土地適宜種麥,收粟時應當允許他們交納麥子使民衆便利。皇帝同意他的建議,讓尚書省商議後實行。崇慶二年,任左諫議大夫。當時胡沙虎已免職爲民,但他仍賄賂朝中權貴,想要重新起用。滿朝官員沒人敢表態。張行信便上奏說:“胡沙虎飛揚跋扈,強橫兇暴,獻媚於君主寵愛親信的人,妄圖讓他們加以稱讚。自從被罷免以來,士民百姓無不歡欣喜悅。如今如再任用,只怕爲害更超過往日。”他接連上書奏告,但沒有迴音。當胡沙虎弒君謀逆時,人們都替他擔憂,而張行信坦然自若,不以爲意。

胡沙虎被殺後,張行信上密封奏書主張嚴正刑賞之事。他又說:“自從戰事興起以來,難以得到合適的將帥,請陛下讓重臣各舉薦所瞭解的人員,如果確是可用之才,立即加以召見,公開褒獎,必定有捨命報國的人。以前李牧在當趙國將*時,*功爵位封賞都能自己做主,出兵進攻退守等不需聽從朝中複議,因而能夠北破大敵。現今任命將帥如果不再用條文舊法將他們約束,用朝中意旨來牽制他們,而是讓他們能夠完全發揮自己的智慧和才能,那麼克敵恢復國土的功業可望有成了!”皇帝讚許他的意見。這時剛剛提拔任用王守信、賈耐兒當將領,他們都是鄙俗不堪、不懂兵法律令的人,張行信擔心他們貽誤國家大事,便上疏說:“《易》中寫道:‘開國和繼承大業,小人不可任用。’這是聖人用以*戒後世的,話說得這樣嚴厲。如今大兵縱橫遍地,人心惶惶不安,抵抗敵*興國理政如非賢能而有智慧的人是難以勝任的。狂濫庸俗之輩,承蒙提拔,參預機要大事,實在是毫無意義的。”於是,皇帝把他們都罷免了。代理元帥右都監皇族訛可率兵五千人到通州護糧,遇到敵*立即潰敗。張行信上表奏道:“領兵之道,無過於賞罰二字,當派兵對敵時必須讓他有所思慕而樂於前進,有所畏懼而不敢後退,然後將士聽從命令而功業可成。像訛可敗退,就應當公開明確他的罪責,朝廷如果加以寬容,一點不追究,我擔心領兵之道未能盡用了。”朝廷下詔回報說“:你的意思已經清楚,訛可等人已經下獄治罪了。”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