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實用類文字閱讀(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永不甘於平庸的精神和魅力——馮其庸的文化和學術人生姚...

問題詳情:

(二)實用類文字閱讀(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永不甘於平庸的精神和魅力——馮其庸的文化和學術人生姚...

(二)實用類文字閱讀(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永不甘於平庸的精神和魅力

——馮其庸的文化和學術人生

姚曉丹

“昔日之我即今日之我也,昔日之牧童耕夫,今日之學界野馬微塵,皆一也。”馮其庸曾經這樣自況。這個豁達從容、不知“老之將至”的人,從不向命運低頭,一生顛簸輾轉,而這一次終於沒能抵過時間的催促,飄然而去白雲之外,留下說不盡的書生意氣。

很難用學界的單一範疇去定義這位老書生。文學家,紅學家,書法家,畫家,戲曲學家,考古學家?馮老自稱“其庸”,然而他的學術涉獵,已然大大超出常人的範圍,實在“不庸”。他致力於文化和學術的一生,留給世人的也是永不甘於平庸的精神和魅力。

書破萬卷 路行萬里

    葉君遠是1979年馮其庸帶的第一批3位研究生之一,師徒交往38年。他還曾寫過《馮其庸傳》,為先生整理年譜。“馮先生一生是為了學術而生的,他非常勤奮,在讀書、教學的時候,他所在宿舍的燈總是全校最晚熄滅的。先生寫文章有個習慣,總是在文末寫上完稿時間,於是,我們在翻閱他的文集的時候,可以看到他每每深夜才擱筆。他一生的巨大成就和他過人的勤奮是分不開的。”

在學術研究上,馮其庸講究實地考察和書本相互印*。書破萬卷,路行萬里。“馮先生在讀《史記》的時候,對項羽烏*自刎的情節存疑,於是他幾次去安徽定遠、烏*實地考察,寫出了《項羽不死於烏*考》。讀《三藏法師傳》的時候,先生對玄奘歸國的路徑存疑,於是他76歲再登高原,成功找到玄奘取經東歸的入境處。他是這麼做的,也是這麼告誡學生的。”葉君遠說。

至情至* 方正不阿

在對待學術方面,馮其庸至情至*,方正不阿。葉君遠回憶:“他編輯《歷代文選》的時候,有一些助手做註釋工作。一位年輕的助手由於感情生活起了波瀾,註釋有些草率。馮先生審校之後馬上把他叫到辦公室批評教育,幫助他改正問題。對於領導幹部,他也沒有網開一面。曾經有一位領導想要報評副教授,馮先生作為系主任,他的簽字至關重要,然而,馮先生就是不籤。後來人事部門領導親自和他談話,勸他寬限,他無奈之下籤了字,卻馬上補籤一句‘我不同意’。”

對於學界後輩,他關懷備至,尤其是來自貧寒家庭的學子。

著名作家二月河,以前曾是紅學愛好者,他早年寄給馮其庸一篇自己的紅學論文。馮先生回信說:“你文筆好,試著寫寫歷史小說。”二月河受到鼓勵,寫出了《康熙大帝》,並第一時間寄給馮其庸先生。“馮其庸先生連夜看了這部小說,讀完後連聲讚賞,並幫助二月河聯絡出版社出版小說。”葉君遠說,“知名工筆畫家譚鳳嬛、雕塑家紀峰等,都出自馮先生門下,受馮先生教益。”

國學知音 後輩知音

2005年,**大學設立國學院。馮其庸受聘成為首任院長,首先為國學院設計了最基本的規範。“國學院的課程體系來自馮先生的建議,在此之前,學校多次邀請專家研討,一直莫衷一是。原因很簡單,專家自己就沒有受過國學教育,完全沒有經驗。現在看馮先生的課程設定,其實是他當年在無錫國專經歷的活用,‘國學概論’‘文字學’‘文學史’‘*文化史’‘版本目錄學’‘*哲學史’等課程很多都出現在國學院的課程之中。馮先生當初倡導三個辦學特*,至今都在國學院施行,一是導師制,加強師生的聯絡;二是遊學制,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培養紮實學風;三是辦國學*,領略大師風采,博採眾家之長。”**大學國學院教授孟憲實說。

他提出了“大國學”的概念,國學院成立後,他和季羨林先生一同建言,倡議建立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所,“從事*西部文化歷史語言民俗藝術方面的研究,以應國家不時之需”。

馮其庸曾贈給友人一首詩,講他和《紅樓夢》的緣分:“紅樓奧義隱千尋,妙筆搜求意更深。地下欲請曹夢阮,平生可許是知音。”但是他的學生認為,紅樓知音顯然不能概括他的學術成就。“他還是國學的知音人、後輩的知音人、學術的知音人。”葉君遠說。

             【選自《光明日報》( 2017年01月23日 05版),有刪改】

【相關連結】

“馮其庸先生以文人意趣名世,通書畫以涵養學術,兼文史而心*雙修。其書法逸筆草草、氣韻幽遠;其畫卷師法古人、洗盡鉛華;其學術結集《瓜飯樓叢稿》三十五卷冊,以紅學、西域學獨領風騷,亦因所涉浩瀚而令人欽嘆;其平生書破萬卷,路行萬里,追隨玄奘,十上天山。近年來馮其庸先生倡導國學,弘揚傳統,身體力行,垂範後人。”

                     ——首屆“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頒獎詞

4.下列對材料內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一項是(   )(3分)

A.馮其庸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閱讀書籍時對玄奘歸國路徑心存懷疑,於是重走故地,終於找到玄奘取經東歸的入境處,成功*了書本的說法。

B.馮其庸審校助手的註釋稿件後,發現助手註釋草率就立刻把助手批評教育一番。這從側面反映了馮其庸對年輕人、對感情生活的態度。

C.馮其庸曾用一首詩來講述他和《紅樓夢》的緣分,但他的學生認為,他不是紅學知音,而是國學知音、後輩知音、學術知音。

D.**大學國學院設立之初,由於許多專家沒有受過國學教育,完全沒有經驗,因此課程體系設定就根據馮其庸先生的意見來完成。

5.文章開頭引用馮其庸先生的話:“昔日之牧童耕夫,今日之學界野馬微塵,皆一也”,有何作用?試分析。(4分)

6.馮其庸“永不甘於平庸的精神和魅力”體現在哪些方面?請舉例簡述。(5分)

【回答】

4. D【A項“成功*了書本的說法”無中生有; B項“反映了馮其庸對年輕人、對感情生活的態度”偏頗;C項,“他不是紅學知音”是誤解。】

5. 【(1)內容上是自謙,表現了馮其庸先生身份雖改而初心、人品始終如一的人生態度;(2)結構上,該句與文章標題形成反差,激發讀者對其“永不甘於平庸”的事蹟的閱讀興趣,並能引人深思。】

知識點:實用類文字閱讀

題型:現代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