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下列各句中加橫線詞語古今同義的一項是A.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B.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C.渺渺兮予懷,...

問題詳情:

4.下列各句中加橫線詞語古今同義的一項是A.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B.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C.渺渺兮予懷,...

4.下列各句中加橫線詞語古今同義的一項是

A.晝夜勤作息,伶俜縈苦*。

B.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

C.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

D.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於險遠。

【回答】

B

【解析】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實詞的意思和用法。A項中“作息”偏義副詞,勞作。C項中“美人”的典故大概就是出自屈原的《離騷》中的一句“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其中“美人”都用作古代聖主賢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徵.;D項中的“非常”是非同尋常的意思;B項“俯仰”與現代漢語相同。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詞彙的發展,體現在實詞上,最顯著的就是詞義的古今變化.古今詞義的差別,因其演變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幾種:1.詞義擴大如,“水由地中行,*、淮、河、漢是也”(《孟子》)中的“*”“河”與“淮”“漢”並列,指“長*”和“黃河”.“*”和“河”在古代是專有名詞,現在擴大為用於泛指的通名了.又如“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門豹治鄴》)的“好”,專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而現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質,對人、事、物都可以修飾限制.2.詞義縮小,如,“金就礪則利”(《荀子·勸學》)中的“金”原泛指一切金屬,現在專指黃金.又如,“瓦”古代泛指一切陶製品,現代只把“一種鋪蓋屋頂的建築材料”稱為“瓦”.3.詞義轉移。有的詞古今詞義差別很大,詞義發生了轉移,即由表示*事物變為表示乙事物了.如,“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龜雖壽》)中的“烈士”,本指有*守有抱負的男子,現在則專指為*事業獻身的人;“哭泣無涕,中心不戚”(《莊子》)中的“涕”指眼淚,現轉移為“鼻涕”了;再如,“聞”,本指聽見,是聽覺,現一般指“嗅覺”.4.感**變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師表》)中的“卑”是指地位地下,“鄙”是指知識淺陋,並沒有貶義,現在的“卑鄙”則指品質惡劣,已變為貶義詞.5.名稱說法改變。文言中某些事物的稱呼,在現代漢語中已換成另一種說法.只在某些特定的場合或固定短語中還保留著.如成語“目不識丁”現在已改用“眼睛”一詞;“寡不敵眾”中的“寡”現在已改用“少”字.6.詞義弱化。如,“很”,古義是凶*,表示的程度很高,很深,現在表示的程度不怎麼高深.“怨”,古義表示仇恨、懷恨,現在表示埋怨、責備.7.詞義強化。如,“恨”,古代表示遺憾、不滿的意思,今天表示仇恨、懷恨.“誅”,最初只是責備之意,後來強化為“殺戮”的意思.8.古褒今貶。如,“爪牙”古時指武臣或得力助手,屬於褒義,如韓愈《與鳳翔邢尚書書》:“今*下為王爪牙,為國藩垣.”.而現代漢語中的“爪牙”則是“比喻壞人的黨羽和幫凶”,為貶義.9.古貶今褒。如,“乖”古時指偏執,不馴順,為貶義,如《林黛玉進賈府》:“行為偏僻*乖張.”而現代漢語中則用來形容人聽話,安順.

知識點:詞語

題型:選擇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