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卜生經典語錄

易卜生經典語錄
亨利克·易卜生(1828——1906),挪威戲劇家,歐洲近代戲劇的創始人。他的作品強調個人在生活中的快樂,無視傳統社會的陳腐禮儀。最著名的有詩劇《彼爾·京特》(1867),社會悲劇《玩偶之家》(1879)、《羣鬼》(1881)、《*公敵》(1882)、《海達·加布勒》(1890);其象徵*劇作《野鴨》(1884)、《當我們死而復醒時》(1899)等反映其“精神死亡”的思想。
他對寫作主題的選擇和創新的寫作技巧和結構處理都使他成為了近代戲劇的先鋒。易卜生為審視社會和心理問題方面提供了新的激發*方法,還擺脱了19世紀的寫作傳統,開始使用口語化散文體進行寫作。曾長期擔任劇院編導,1864年丹麥和普魯士戰爭爆發後長期僑居羅馬等地。
1850年,易卜生前往首都克里斯蒂安尼亞(今奧斯陸)參加醫科大學入學考試,因希臘文、數學和拉丁口語成績不佳,未被錄取。在席捲歐洲各國的資產階級*洪流的激盪下,易卜生結交了文藝界的一些有進步思想傾向的朋友,積極地為《工人協會報》等刊物撰稿,參加了挪威社會主義者馬爾庫斯·特蘭內所領導的工
人運動,並和兩位朋友合作,出版諷刺週刊《安德里馬納》。他還以《覺醒吧,斯堪的納維亞人》為題,寫了一組十四行詩,號召挪威和瑞典共同出兵支援丹麥,抗擊普魯士侵略者。他在第一部歷史劇《卡提利那》(1850)中,一翻舊案,把羅馬歷史上的“叛徒”寫成一個為維護公民自由而鬥爭的優秀人物,劇本既反映了1848年的*,也表現了他個人的反抗精神。這個劇本由他的一位朋友集資出版。1851年秋,他為卑爾根劇院創作了一首序曲,得到劇院創辦人、著名小提琴手奧萊·布爾的賞識,被聘為寄宿劇作家,兼任編導,約定每年創作一部新劇本。1852年,他奉派去丹麥和德國各地劇院參觀。他在卑爾根劇院創作的劇本有《仲夏之夜》(1853)、《勇士之墓》(1854)、《埃斯特羅的英格夫人》(1855)、《索爾豪格的宴會》(1856)和《奧拉夫·利列克朗》(1857)。這期間易卜生參加編導的劇本不少於145部。他在戲劇創作方面的實踐經驗,可以和莎士比亞、莫里哀媲美。

經典語錄

一個人為了活下去 一輩子要付出多麼大的代價呀 我要攀登頂峯的頂峯 我要再一次看看日出 我要把上帝許下的這塊福地看個飽 直到眼睛看疲倦了為止 然後讓白白的雪花把我埋葬 在我的墳墓上寫着 這裏沒有埋葬什麼人 然後 再然後 就讓它去吧

現在我只信,首先我是一個人,跟你一樣的一個——至少我要學做一個人。

阮克:過不了多少日子你們就會忘了我。不在眼前的人很容易忘掉。

海爾茂:娜拉,我願意為你日夜工作,我願意為你受窮受苦。可是男人不能為他愛的女人犧牲自己的名譽。 娜拉:千千萬萬的女人為男人犧牲過名譽。

You have never loved me. You have only thought it pleasant to be in love with me. 你從未愛過我。你只是覺得與我戀愛讓你開心。

林丹太太:尼爾,現在咱們兩個翻了船的人湊在一塊兒,你看怎麼樣? 柯洛克斯泰:你説什麼? 林丹太太:兩個人坐在筏子上總比各自抱着一塊破板子希望大一點。

我一定得工作,不然活着沒意思。現在我回想我一生從來沒有閒過。

只有最堅強的人能夠孤獨的站立起來。

Public opinion is an extremely mutable thing. 輿論是極其變化無常的。

A thousand words will not leave so deep an impression as one deed. 千言萬語給人留下的印象不如其一次行動來的深刻。

在這個世界上最堅強的人是孤獨地只靠自己站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