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小題。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也。曾祖皎,周(北周)贈開府儀同、大將*、遂州刺史。高...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小題。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也。曾祖皎,周(北周)贈開府儀同、大將*、遂州刺史。高...

閲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小題。

杜如晦,字克明,京兆杜陵人也。曾祖皎,周(北周)贈開府儀同、大將*、遂州刺史。高祖徽,周河內太守。祖果,周温州刺史,入隋,工部尚書、義興公,《周書》有傳。父吒,隋昌州長史。如晦少聰悟,好談文史。

隋大業中以常調①預選,吏部侍郎高孝基深所器重,顧謂之曰:“公有應變之才,當為棟樑之用,願保崇令德。今欲汝俯就卑職,為須少祿俸耳。”遂補滏陽尉,尋棄官而歸。太宗平京城,引為秦王府兵曹參*,俄遷陝州總管府長史。時府中多英俊,被外遷者眾,太宗患之。記室房玄齡曰:“府僚去者雖多,蓋不足惜。杜如晦聰明識達,王佐才也。若大王守籓端拱,無所用之;必欲經營四方,非此人莫可。”太宗大驚曰:“爾不言,幾失此人矣!”遂奏為府屬。

後從徵薛仁杲、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嘗參謀帷幄。時*國多事,剖斷如流,深為時輩所服。累遷陝東道大行台司勛郎中,封建平縣男,食邑三百户。尋以本官兼文學館學士。天策府建,以為從事中郎,畫象于丹青者十有八人,而如晦為冠首,其見重如此。隱太子深忌之,謂齊王元吉曰:“秦王府中所可憚者,唯杜如晦與房玄齡耳。”因譖之於高祖,乃與玄齡同被斥逐。後又潛入畫策,及事捷,與房玄齡功等,擢拜太子左庶子,俄遷兵部尚書,進封蔡國公,賜實封千三百户。  

貞觀二年,以本官檢校侍中,攝吏部尚書,仍總監東宮兵馬事,號為稱職。三年,代長孫無忌為尚書右僕*,仍知選事,與房玄齡共掌朝政。至於台*規模及典章人物,皆二人所定,甚獲當代之譽,談良相者,至今稱房、杜焉。

其年冬,遇疾,表請解職,許之,祿賜特依舊。太宗深憂其疾,頻遣使存問,名醫上*,相望於道。四年,疾篤,令皇太子就第臨問,上親倖其宅,撫之流涕,賜物千段;及其未終,見子拜官,遂超遷其子左千牛構為尚舍奉御。尋薨,年四十六。太宗哭之甚慟,廢朝三日,贈司空,徙封萊國公,諡曰成。太宗後因食瓜而美愴然悼之遂輟食之半遣使奠於靈座其後太宗忽夢見如晦若平生及曉以告玄齡言之歔欷令送御饌以祭焉。明年如晦亡日,太宗復遣尚宮至第慰問其妻子。終始恩遇,未之有焉。

(《舊唐書·杜如晦》有刪改)

註釋:①常調:按常規遷選官吏。

11.對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太宗後因食瓜/而美愴然/悼之/遂輟食之半/遣使奠於靈座/其後太宗忽夢見如晦/若平生/及曉以告玄齡/言之歔欷/令送御饌以祭焉

B.太宗後因食瓜/而美/愴然悼之/遂輟食/之半遣使奠於靈座/其後太宗忽夢/見如晦若平生/及曉/以告玄齡/言之歔欷/令送御饌以祭焉

C.太宗後因食瓜而美/愴然悼之/遂輟食/之半遣使奠於靈座/其後太宗忽夢/見如晦若平生/及曉以告玄齡/言之歔欷/令送御饌以祭焉

D.太宗後因食瓜而美/愴然悼之/遂輟食之半/遣使奠於靈座/其後太宗忽夢見如晦若平生/及曉/以告玄齡/言之歔欷/令送御饌以祭焉

12.下列對對文中相關內容的解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若大王守籓端拱”一句中,“端拱”一詞有多個義項,在這句中,應為“閒適自得,清靜無為”之意。  

B.從文中的表述來看,唐朝所採用的官制是*古代封建社會一套組織嚴密的*官制——三省六部制,它確立於隋朝,此後一直到清末,六部制基本沿襲未改。

C.文中最後一段出現“解職”一詞,這與“致仕”詞義恰好相反。

D.文中多次出現與官職調動相關的一個詞“遷”,在古代還有 “左遷”“右遷”的説法,右遷為升官,左遷為降職。

13.下列關於文章內容的解讀錯誤的一項是(      )                 

A.杜如晦家世顯赫,世代為官。曾祖父被追贈為開府儀同、大將*、遂州刺史,高祖父曾任河內太守,祖父任温州刺史、工部尚書,父親曾任昌州長史。

B.杜如晦聰慧明達,深受器重。隋朝時,吏部侍郎高孝基對他另眼相看,説他是棟樑之材。太宗認為他是王佐之材,在秦王府眾人被外遷之際,奏請把他留下。

C.杜如晦功勛卓著,多次被封賞。在跟隨太宗征討天下之際就被高祖封為建平縣男,待太宗即位後,升遷為太子左庶子,不久又升任兵部尚書,進封蔡國公。

D.杜如晦生前輝煌,死後亦榮耀。他死後,太宗很傷心,三日不朝,追贈他為司空。在第二年他的忌日當天,太宗還專門派人到他家裏去慰問他的妻子兒女。

14.把下列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畫象于丹青者十有八人,而如晦為冠首,其見重如此。

(2)太宗深憂其疾,頻遣使存問,名醫上*,相望於道。

【回答】

11.D

12.C

13.B

14.(1)把像畫在畫上(懸掛)的共有*人,而杜如晦位居首位,他像這樣被器重

(2)太宗十分擔心他的病情,多次派人去問候,有名的醫官和送上好*材的使者,在路上絡繹不絕

【解析】

11.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首先應將句子迴歸文本,結合語境理解大意。通讀上下文理解大意,再抓“太宗、如晦、玄齡”等名詞斷句,再看一些固定常用的組合“愴然、靈座、歔欷”。斷完之後還要重新讀一遍,看有無講不通的地方或者違反情理的地方。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為理解B。

【名師點睛】對於文言斷句類型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通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歎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為、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為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關於利用虛詞斷句,這裏有一個口訣,或許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後冒(:),“哉”後歎(!),“夫”“蓋”大都在句前。 “於”“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後面畫圓圈(。)“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記牢。

12.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化文學常識的把握情況。C.“解職”與“致仕”詞義相近,交還官職,即退休。

【考點定位】識記文學常識。能力層級為識記A。

【技巧點撥】首先:我們要了解的是點面結合記憶法。不管是在中考語文文學常識複習還是高考語文文學常識複習,我們都要做到突出重點;同時,還要注重全方位的複習(就是注意相關聯的知識點)。在做高考複習題時,有些知識點往往關鍵節點就在一處,只要把握住了,一切就可以迎刃而解。舉例:如教材所選魯迅的若干篇小説,要記每篇出自何處,很難,若記住除《祝福》出自《彷徨》外,其餘均出自《吶喊》,便省時易記、事半功倍。其次:再來了解一下.縱橫結合記憶法。因為每個時代不同,所以每一位作家的寫作背景也就不相同,從而又形成了橫的聯繫;同一時期不同作品也有各自的特點,從而形成了橫的聯繫。所以我們要把這些縱橫交錯的知識點組合起來,形成自己的知識體系網,達到快速而牢固的記憶。舉例:如我國古代戲劇史有三個高峯,一是元雜劇四大家加上王實甫,二是湯顯祖的“臨川四夢”,三是清代的“南洪北孔”。這樣縱橫結合加以記憶,*古代戲劇史又何愁記不住呢? 最後:重點了解門別類記憶法。在記憶一些文學常識時,我們可以把所關聯的知識點進行分類,然後在按照相同的知識按一定順序集中在一起強化記憶。可以成:考點分類、風格分類、地位評價分類、文章體裁分類、題材人物分類、等等。 舉例:風格流派,如“山水田園詩派”“邊塞詩派”“婉約派”“豪放派”等。文章體裁,如小説、詩歌、散文、戲劇等。上述記憶方法並非只能單獨使用,在實際記憶過程中,它們往往是綜合運用的。既是對文學常識的多角度記憶,又是變化了的反覆記憶,其效果自然會更好。

13.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B項張冠李戴,“太宗認為他是王佐之材”錯,原文是房玄齡的陳述。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為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閲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為、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

14.

試題分析:第一句中,重點的實詞虛詞:“畫象于丹青者”,狀語後置句;“為冠首”,位居首位;“其見重如此”被動句。第二句中,重點的實詞虛詞:“憂”,擔心;“存問”,問候;“名醫上*”,有名的醫官和送上好*材的使者;“相望於道”,狀語後置句。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為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杜如晦,字克明,是京兆杜陵人。曾祖父杜皎,北周時被追贈為開府儀同、大將*、遂州刺史。高祖父杜徽,北周時任河內太守。祖父杜果,北周時任温州刺史,進入隋朝,被任命為工部尚書,加封為義興公,《周書》上有他的傳記。父親杜吒,隋朝時任昌州長史。杜如晦年輕時聰慧明悟,喜歡談論文、史。

隋朝大業年間,杜如晦按常規參與官員選拔,吏部侍郎高孝基很器重他,對他説:“你有應變的才華,必定會成為棟樑之材,希望你保持並崇尚美德。如今想讓你暫時屈身就任低級官吏,只是少些俸祿罷了。”於是杜如晦被任命為滏陽縣尉,不久他棄官歸家。太宗平定京城,引薦杜如晦為秦王府兵曹參*,不久又升遷他為陝州總管府長史。當時親王府中有很多傑出的人才,被調到外地做官的有很多人,太宗擔心這件事。記室房玄齡向太宗建議説:“秦王府中的屬官離開的雖然很多,但大都不值得惋惜。只有杜如晦聰慧、明悟、多識、通達,是王佐之才。如果大王您只是想保守籓王的爵位,恪守本分,留下杜如晦就沒什麼用;如果您想君臨天下,統治四方,除此人就沒人能幫助您。”太宗十分驚訝地説:“你不説,我差點就失去了這個人!”於是奏請留下杜如晦為親王府屬官。

後來杜如晦跟從太宗征討薛仁杲、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曾經在*營中參與謀劃*機要務。當時*隊和國家有許多事,杜如晦分析、決斷*國大事如流水一般,眾人人被他深深地折服。杜如晦多次升遷至陝東道大行台司勛郎中,後被高祖加封為建平縣男,賞賜三百户封邑。不久又以原官兼任文學館學士。天策將*府建成之後,太宗任命他為將*府從事中郎,把像畫在畫上(懸掛)的共有*人,而杜如晦位居首位,他像這樣被器重。隱太子李建成很忌恨他,對齊王李元吉説:“秦王府中讓我們懼怕的,只有杜如晦和房玄齡罷了。”於是就在高祖面前詆譭他們,杜如晦和房玄齡一同被逐出親王府。後來他們又祕密地進入秦王府,出謀劃策,等到太宗即位後,杜如晦和房玄齡功勞一樣,被提拔為太子左庶子,不久又升遷為兵部尚書,進封為蔡國公,賞賜實際封邑一千三百户。  

貞觀二年,杜如晦以原官兼任檢校侍中,暫代吏部尚書,仍然總管東宮兵馬事務,被譽為“稱職”。貞觀三年,杜如晦代替長孫無忌為尚書右僕*,仍掌管官員選舉的事務,和房玄齡一同掌理朝政。以至於台*規模和典章人物,都是二人擬定的,在當時很被稱譽。談到治國良相,房玄齡和杜如晦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

當年冬天,杜如晦身患疾病,上奏請求辭去官職,太宗答應他的請求,但給他的俸祿和賞賜和原來一樣。太宗十分擔心他的病情,多次派人去問候,有名的醫官和送上好*材的使者,在路上絡繹不絕。貞觀四年,杜如晦病情加重,太宗命皇太子到他家去問候。皇帝還親自來到杜如晦的家裏,扶着他流淚,並賞賜絲帛千段;趁他還沒有去世,讓他的兒子出來並任命官職,於是破格升遷左千牛杜構為尚舍奉御。不久,杜如晦去世,時年四十六歲。太宗哭得十分傷心,三日不朝,追贈他為司空,改封他為萊國公,諡號“成”。太宗吃到美味的指爪,想到杜如晦不能和自己一同吃而很傷心,吃了一半就停了下來,派使者將剩下的一半送到杜如晦靈前祭奠。後來,太宗忽然夢見了杜如晦,宛如生前。天亮後,把做夢的事告訴了房玄齡,言談之間歔欷不已,並派人送御饌去祭奠。第二年杜如晦忌日那天,太宗又派遣尚宮到杜如晦家慰問他的妻子兒女。這種自始至終的恩遇,從來就沒有過。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