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文字,完成問題。二次大戰在雙牛鎮的最後一天馮曙光雙牛鎮1945年8月15日的這天清晨,一個日本*人用*...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文字,完成問題。二次大戰在雙牛鎮的最後一天馮曙光雙牛鎮1945年8月15日的這天清晨,一個日本*人用*...

閲讀下面文字,完成問題。

二次大戰在雙牛鎮的最後一天 馮曙光

雙牛鎮1945年8月15日的這天清晨,一個日本*人用*柄重重地撞在尤再三酒店的門上。尤再三提着褲子打開門,把腰彎成一架橋:“太君,早請早請!”

“酒店的開了開了,我的喝酒!”

聽了這話,尤再三長出一口氣。情緒的巨大落差使他眼前一片黑暗,險些跌倒。雙牛鎮人也都覺得奇怪:這個劊子手,怎麼敢一個人出來喝酒?

中午,據點那邊幾聲沉悶的*響後,田中正二一聲嚎叫,出現在小鎮的石板街上。

這一天,不僅對田中正二,對雙牛鎮,對整個*,整個世界,都是一個重大的日子。日本天皇接受波茨坦公告,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


2,4,6

 
但雙牛鎮的人不知道。

田中正二沒醉。他一下跪在地上,兩眼注視着遠方。那裏的天地已經區別開來,一線玫瑰*的紅霞正冉冉升騰……

又有一連串*聲從據點那邊傳來。他的部下在自殺。他一把撕開*衣,抽出**。這一刻,他覺得神聖莊嚴,絲毫沒有絕望。

雙牛鎮的人壯起膽步步挪動地圍上來。就在他們嘴裏要驚叫出聲的時候,巷尾,張貨郎挑着擔邊跑邊喊:“鄉親們,日本鬼子投降了,據點的鬼子全死了!”這是一聲炸雷。也就這時,田中正二對自己舉起的*,收了回來。

張貨郎撥開人羣指着田中正二:“這樣死便宜了他,鄉親們,把他捆起來!”

人羣擠動了一下,張貨郎借勢一推。未及田中正二順過*柄,十幾個人遍壓在了他的身上。

血從田中正二嘴角流出。他被捆成一團,這使他的形體失去了*人所有的氣質,包括他的殘忍和孤傲。還是張貨郎的聲音:“給他灌辣椒水,再剝皮,燒死他!”

這個小販,長期在據點裏進進出出,拍着日本人的屁股罵孜孜祖宗,還把騙來的閨女往據點裏引。怎麼一夜間換了另一個模樣?

張貨郎找來辣椒,撕碎,浸泡在一碗酒裏,酒即刻鮮紅。他端起酒,向田中正二走去……

“住手!”一聲吶喊,抽打在張貨郎身上,使他一顫。雙牛鎮德高望重的壽星,96歲的貝母大爺威嚴地出現在眼前。他的一隻手被田中正二砍去。貝母大爺説:“就是砍下我的頭,我還是説你們的日子長不了!”

貝母大爺接過碗,向田中正二走去。

“田中隊長,今天並不是我們雙牛鎮的人要你死,這是天意,是閻王爺要招你們這羣害人精回地獄!我不想再提起這隻手,不過當時有一句話,不知你忘了沒有?”

田中正二燃燒着雙眼,他每喲忘記這位可以做他爺爺的老人與他打的賭。對,那是一次極不公平的打賭,他肆意地砍去了一個*人的手臂。為了要貝母大爺看到他們的勝利,田中正二沒殺死他。結果他賭輸了。今天,他不得不在事實面前低下頭:“嗨!你的贏了!”

人羣蠕動了一下,沒有歡呼,長期的煎熬,人們麻木了。

張貨郎抱來了一堆乾草,叫道:“貝母大爺,把辣椒酒給他灌了,再點燃他,好看得很哩!”

“貝母大爺的手一揮,碗飛出在牆上撞了個粉碎。他凝視着張貨郎:“你是人嗎?”

“我怎不是人?”張貨郎驚訝。

“你連畜生都不如!”

張貨郎指着貝母大爺,一邊後退一邊驚呼:“你……你瘋了。”

這是二次大戰在雙牛鎮的最後一天。這一天,雙牛鎮上自殺了一個日本*人,他很年輕。這一天,雙牛鎮趕走了一個*人,一個小販。人們忘不了這一天,用*,刻在心裏。

捆綁田中正二的繩索被割開,為此,他跪向一片災難深重的大地,跪向一羣被他們踐踏蹂躪的*。然後舉起*,奮力剖開自己的胸膛。

這一天,從不哭的雙牛鎮人,扶着門框,扶着手杖,扶着鎮上乾死的大樹,全都哭了。

1.下列對作品的賞析,不恰當的兩項是

A.作品開篇寫尤再三“情緒的巨大落差”,反映了日寇蹄之下*普通百姓惶恐、驚懼的狀態,自然,真實。

B.日本無條件投降,“但雙牛鎮的人不知道”,這裏的交代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戰爭中的人們麻木不仁的心理。

C.“天地區別”“紅霞升騰”的景物描寫,預示着抗戰勝利的美好圖景,預示着苦難民族的新生就要到來。

D.田中正二這個侵華戰爭的罪魁禍首,最終剖腹自盡。作者對其下場毫不同情,表現了對日寇的無比憤恨。

E.全文的語言樸素自然又不失文學**,特別是人物的對話,不僅簡練生動,而且突出了各自鮮明的*格。

2.結合作品分別簡析貝母大爺和張貨郎的形象。

3.結合作品簡析“貝母大爺接過碗,向田中正二走去”這句話在文中的作用。

4.作品最後一段寫道:“這一天,從不哭的雙牛鎮人,扶着門框,扶着手杖,扶着鎮上乾死的大樹,全都哭了。”

(1)這句話反映了怎樣的現實?含有作者怎樣的情感?

(2)這句話運用了多種表現手法,請任選一種分析其妙處。

【回答】

1.[B]   [D]

2.(1)貝母大爺:在與田中正二的矛盾鬥爭中,他堅信抗戰勝利,表現了他對正義的堅守;他寧可被殺頭,也決不屈膝背叛,具有凜然的民族氣節。在與張貨郎的矛盾鬥爭中,他表現出人*的善良、正直、磊落。

(2)張貨郎:對強勢日*的諂媚和對弱勢日人的殘暴,表現了其*求榮,見風使舵,見利忘義的市儈,漢奸嘴臉,是*人中卑鄙、無恥的下作小人。

3.①突出這位受盡苦難的可敬老人,從而引出下文—對侵略者的質問,向侵略者的控訴;②引起懸念,為後文揮手摔碗,痛斥張貨郎的情節逆轉做鋪墊。

4.(1)這句話反映了歷盡浩劫,人們從麻木、沉默到肆意宣泄的情感變化(或從堅強不屈到傷心悲愴的情感變化)。飽含着作者對日本侵略者荼毒生靈的憤恨,對付出巨大民族犧牲的災難深重的大地的哀歎。

(2)①對比的手法(“從不哭”“全都哭了”),通過前後情感的變化,突出了侵略戰爭懂給人們帶了的巨大創傷;②排比的修辭(扶着……扶着……扶着……),細膩、逼真地寫出了經歷戰爭的人們疲憊與無助的形態,如一聲聲歎息,富有表現力、感染力;③象徵的手法(“乾死的大樹”),形象地寫出了戰爭給生靈帶來的災難,使人產生聯想,豐富了作品的意藴。

知識點:現代文閲讀 單元測試

題型:現代文閲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