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共10分,每題5分)                聽箏            ...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共10分,每題5分)                聽箏            ...

閲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共10分,每題5分)                 聽箏                柳中庸      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      似逐春風知柳態,如隨啼鳥識花情。      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      更入幾重離別恨,*南歧路洛陽城。 (1)這首詩題目是“聽箏”,首聯即寫詩人凝神細聽,頷聯主要運用什麼手法來描寫音樂給聽者帶來的感受?

(2)有人説頸聯中“獨”與“空”勘稱詩人煉字的典範,請對這兩個字作簡要賞析。

【回答】

3.

*: 1.運用比喻手法通過對“柳態”和“啼鳥”的描摹寫出了分別後的傷感和思念;以視覺寫聽覺,化無形為有形,更加形象可感。(可以結合我們知道的《琵琶行》、《李憑箜篌引》、 《明湖居聽書》等名篇來理解) 2.“獨”突出了孑然枯坐、愁對孤燈的形象空”表現離人遠行、無所依從的情景;這兩個字渲染了一種孤寂、悽清的氣氛,極寫了人物內心的憂鬱和思念。 (煉字的題型,要結合詩句解釋,重在體會詩人的情感)

解析: 詩意疏通:   那忽急忽徐、時高時低的古箏聲,就從這“抽弦促柱”變化巧妙的指尖飛出來。傳入耳中的秦箏聲聲,使人聯想到秦人的悲怨之聲。像柳條拂着春風絮絮話別,又像杜鵑鳥繞着落花、啁啁啼血,那低沉、幽咽的箏聲,好像誰家的白髮老母黑夜裏獨坐燈前,為遊子不歸而對影啜泣,又好像誰家的少婦獨自守立空樓、為丈夫遠出而望月長歎。箏聲本來就苦,更何況又摻入了我的重重離別之恨,豈不格外引起我對遠方親人的懷念!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