閲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11分)又呈吳郎①     杜甫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

問題詳情:

閲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11分)又呈吳郎①     杜甫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

閲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4-15題。(11分)

又呈吳郎①      杜甫

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②親。

即防遠客雖多事,便*疏籬卻甚③真。已訴徵求④貧到骨,正思戎馬淚盈巾。

【注】①呈:呈送。吳郎:杜甫吳姓親戚。杜甫將草堂讓給他住,這位親戚住下後,即有築“籬”,護“棗”之舉;婦人向杜甫訴苦,杜甫便寫此詩去勸告吳郎。②轉須:反而更應該。③甚:太。④徵求:指賦税征斂。

14.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5 分)

A.首聯寫作者過去放任鄰婦撲棗,因為這位婦人沒有吃的、也沒有兒女;詩人其實是暗示吳郎應該讓她打點棗。

B.頷聯緊接一二句,敍述鄰婦撲棗是因為生活太貧困,目的是希望吳郎能夠體諒對方,對鄰婦更加親善友好。

C.頸聯出句“防”的主語是婦人,對句“*”字的主語是吳郎;這兩句詩,委婉含蓄地表達了婦人的多心與敏感。

D.尾聯看似與詩歌主題無關,實則欲借鄰婦的訴苦,揭示當時百姓貧困的根源,表達詩人對苛政與戰爭的痛恨與不滿。

E.本詩具有律詩的形式美、音樂美,在委婉曲折的夾敍夾議中來展現詩人的心理和情感,語言沉鬱頓挫而又不乏幽默。

清人盧德水説:“杜詩温柔敦厚,其慈祥愷悌之衷,往往溢於言表。”你從本詩中看到一個怎樣的詩人形象?請結合具體內容簡要分析。(6分)

【回答】

14.C E(C“表達了婦人的多心與敏感”理解有誤。這兩句詩意思是:她本來就是提心吊膽的,吳郎不該還要*上籬笆。E“不乏幽默”理解有誤)(選對一個得3分,選對兩個得5分)

15.(1)同情弱小,富有悲憫情懷。即便自己窮困潦倒,依然任憑老人打棗,還特意寫詩勸慰吳郎對老人親善,體現出詩人對窮困*的深切同情。‚(2)關注社會,憂國憂民。由一個窮苦的寡婦,由一件撲棗的小事,詩人竟聯想到整個國家大局,以至於流淚。(每答對一條3分,兩條6分)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