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小題。李沆,字太初,洺州肥鄉人。會契丹犯邊,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師肅然。真宗還,沆...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小題。李沆,字太初,洺州肥鄉人。會契丹犯邊,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師肅然。真宗還,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後小題。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鄉人。會契丹犯邊,真宗北幸,命沆留守,京師肅然。真宗還,沆迎於郊,命坐置酒,慰勞久之。累加門下侍郎、尚書右僕*。一夕,(真宗)遣使持手詔欲以劉氏爲貴妃,沆對使者引燭焚詔,附奏曰:“但道臣沆以爲不可。”其議遂寢。駙馬都尉石保吉求爲使相①,復問沆,沆曰:“賞典之行,須有所自。保吉因緣戚里,無攻戰之勞,臺席之拜,恐騰物議。 他日再三問之,*如初,遂止。帝以沆無密奏,謂之曰:“人皆有密啓,卿獨無,何也?”對曰:“臣待罪宰相,公事則公言之,何用密啓?夫人臣有密啓者,非讒即佞,臣常惡之,豈可效尤?”

沆爲相,王旦參政事,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旦嘆曰我輩安能坐致太平得優遊無事耶沆曰少有憂勤足爲*戒他日四方寧謐朝廷未必無事。後契丹和親,旦問何如,沆日:“善則善矣,然邊患既息,恐人主漸生侈心耳。”旦未以爲然。沆又日取四方水旱盜賊奏之,旦以爲細事不足煩上聽。沆曰:“人主少年,當使知四方艱難。不然,血氣方剛,不留意聲*犬馬,則土木、*兵、禱祠之事作矣。”沆沒後,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納款,遂封岱祠汾,大營宮觀,蒐講墜典,靡有暇日。旦乃以沆先識之遠,嘆日:“李文靖真聖人也。”遂謂之“聖相”。

景德元年七月,沆待漏將朝,疾作而歸,詔太醫診視,撫問之使相望於道。明日,駕往臨問,賜白金五千兩。方還宮而沆薨,年五*。上聞之驚歎,趣駕再往,臨哭之慟,謂左右曰:“沆爲大臣,忠良純厚,始終如一,豈意不享遐壽!”言終又泣下。廢朝五日,贈太尉、中書令,諡文靖。

沆*直諒,內行修謹,言無枝葉,識大體。居位慎密,不求聲譽,動遵條制,人莫能幹以私。公退,終日危坐,未嘗跛倚。治第封丘門內,廳事前僅容旋馬。或言其太隘,沆笑曰:“居第當傳子孫,此爲宰相廳事誠隘,爲太祝、奉禮廳事已寬矣。”至於垣頹壁損,不以屑慮。

家人勸治居第,未嘗答。弟維因語次②及之,沆曰:“身食厚祿,時有橫賜,計囊裝亦可以治第,但念內典②以此世界爲缺陷,安得圓滿如意,自求稱足?今市新宅,須一年繕完,人生朝暮不可保,又豈能久居?巢林一枝,聊自足耳,安事豐屋哉?

【注】①使相:官名,與宰相併稱,但不行使宰相權力。②內典:佛教徒稱佛經爲內典。

15.對下列句子中加橫線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其議遂寢                 寢:停止,擱置。

B.以西北用兵,或至旰食     旰食:晚食,指事務繁忙不能按時吃飯。

C.上聞之驚歎,趣駕再往     趣:奔向,趨向

D.家人勸治居第             治:修建。

16.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

A.旦嘆曰/我輩安能坐/致太平/得優遊/無事耶/沆曰/少有憂/勤足爲*戒/他日四方寧謐/朝廷未必無事

B.旦嘆曰/我輩安能坐致太平/得優遊無事耶/沆曰/少有憂勤/足爲*戒他日/四方寧謐/朝廷未必無事

C.旦嘆曰/我輩安能坐/致太平得優遊/無事耶/沆曰/少有憂勤/足爲*戒/他日四方寧謐/朝廷未必無事

D.旦嘆曰/我輩安能坐致太平/得優遊無事耶/沆曰/少有憂勤/足爲*戒/他日四方寧謐/朝廷未必無事

1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李沆從不呈送祕密奏章,這符合他的*格和做人的原則。他認爲既然辦公事,有想法有看法就該公開地表達,沒有必要呈送密奏。

B.李沆有先識之遠,他當初預言之事後來大都應驗。他擔任宰相時,同僚對他讚譽不已,稱他爲“聖相”。

C.李沆認同佛教關於世界本來就不是完美的理念,認爲人也不可能求得圓滿如意,還是應該自足常樂。

D.宋真宗到北部巡幸,命李沆留守京城。駙馬都尉石保吉最終也因李沆反對而沒得到提拔。從這些地方可以看出宋真宗十分倚重李沆。

1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1)沆沒後,真宗以契丹既和,西夏納款,遂封岱祠汾,大營宮觀。

(2)居位慎密,不求聲譽,動遵條制,人莫能幹以私。

【回答】

15.C

16.D

17.B

18.

(1)李沆死後,宋真宗認爲已經和契丹議和了,西夏也向宋朝進貢,於是封禪泰山、祭祀汾水,大力營造宮殿。

(2)(李沆)在官上行爲謹慎嚴密,不追求聲譽,行動遵守制度,別人都不能因爲私事求他。

【解析】

15.

試題分析:這類題主要是考查常見文言實詞在具體語境中的意義。C項“趣駕再往”從語法角度分析,“趣駕”應該作副詞修飾“往”,所以選項中“奔向,趨向”是動詞,不對,應該解釋爲“急忙、趕緊”。

【考點定位】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能力層級爲理解B。

【技巧點撥】實詞題目近些年考覈有難度加大的趨勢,一般刻意迴避考綱規定的120個實詞,並且考題選項中夾雜出現通假字、古今異義、詞類活用等文言現象,答題的方法有“結構分析法”“語法分析法”“形旁辨義法”“套用成語法”“套用課本法”,但這些方法都需要一定的文言功底,最好方法是把所給的詞義代到原文中去,看語意是否通順來確定*的正確與否。

16.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文言斷句。首先應將句子迴歸文字,結合語境理解大意。通讀上下文理解大意,再抓名詞“旦、我輩、沆、朝廷”斷句,再抓對話標誌“旦嘆曰、沆曰”,斷完之後還要重新讀一遍,看有無講不通的地方或者違反情理的地方。

【考點定位】理解與現代漢語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層級爲理解B。

【名師點睛】對於文言斷句類型的題目,不要急於答題,應當先誦讀這個篇段,透過誦讀,力求對全文的內容有個大體的瞭解,憑語感將能斷開的先斷開,逐步縮小範圍,然後再集中精力分析難斷處,遵循先易後難的原則。找虛詞、察對話 、依總分 、據修辭 、對稱 、反覆、辨句式。抓虛詞看位置:①“夫、惟、蓋、凡、竊、請、敬”等發語詞和表敬副詞,經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語氣詞“其、蓋、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斷句,常用於句首的相對*的嘆詞,如嗟夫、嗟乎、嗚呼等,前後都可斷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關聯詞,如“苟”“縱”“是故”“於是”“向使”“然而”“無論”“至若”“是以”“繼而”“縱使”“然則”等前面大多可以斷句;常在句首的時間詞,如“頃之”“向之”“未幾”“已而”“斯須”“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幫助斷句。②“乎、哉、也、矣、歟、焉”等語氣詞經常放在句尾;句末語氣詞“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後面可斷句。③“以、於、爲、而、則”等連詞經常放在句中。(2)對話、引文標誌: 文言文的對話、引文常常用“曰”、“雲”爲標誌,兩人對話,一般第一次對話出現人名,以後就用“曰”而省略主語。關於利用虛詞斷句,這裏有一個口訣,或許對同學們斷句會有些幫助:“曰”後冒(:),“哉”後嘆(!),“夫”“蓋”大都在句前。 “於”“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後面畫圓圈(。)“耶”“乎”經常表疑問(?),“也”“者”作用要停頓。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記牢。

17.

試題分析:此類題目一般不會太難,命題方向重要是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的混淆和關鍵詞語的誤譯。抓住這幾方面仔細對讀原文找到錯誤,應該很簡單。根據原文,B項不是他擔任宰相時,而是死後。

【考點定位】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層級爲分析綜合C。

【名師點睛】這道題目是概括歸納文章內容。解答此類題的方法是:①抓住題幹,讀全讀準。在閱讀題目時,須讀全、讀準題幹,切忌走馬觀花。所謂讀全,就是對題幹中的所有要求要一個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謂讀準,就是要準確地把握題幹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選對的還是選錯的,是概括內容還是分析觀點。只有對題幹作全面、準確的分析理解,才能準確地答題。②放回原文,查對正誤。特別是在時間、地點、官職,人物的行爲、實效方面,應仔細查對原文的詞句,全面理解,綜合分析,兩者間的差別正是把握全文的關鍵所在。對似是而非處,要有借題解文的意識。

18.

試題分析:第一句中,關鍵詞是“沒”死後;“既”已經;“營”營造;“宮觀”宮殿。第二句中,重點的實詞虛詞“慎密”謹慎嚴密;“條制”制度;“幹以私”狀語後置句,用私事求他。

【考點定位】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爲理解B。

【技巧點撥】本題首先要找出專有名詞,即人名、地名、官職等;然後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後再確定關鍵字進行翻譯,一般爲直譯。文言文的翻譯,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換、組詞、保留、省略。對古今異義的詞語要“替換”;對古今詞義大體一致的詞語則“組詞”;對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對古漢語中的同義反復的詞語可以“省略”其中一個,有些虛詞不必要或難於恰當翻譯出來的也可以“省略”。

【參考譯文】

李沆,字太初,洺州肥鄉(今河北邯鄲肥鄉縣)人。適逢契丹人侵犯邊境,宋真宗到北部巡幸,命李沆留守京城,京城被他治理的井井有條。宋真宗回來後,李沆到郊外迎接,宋真宗命他坐下,賞賜酒席,慰勞了很長時間。一天晚上,宋真宗派使者拿着手諭打算冊立劉氏爲貴妃,李沆當着使者的面用蠟燭燒掉了詔書,並告訴使者說:“就說我李沆認爲這樣做不可。”宋真宗的這個決定就取消了。宋真宗認爲李沆從不打祕密的報告,對他說:“別人都有密奏,只有你沒有,爲什麼?”李沆回答說:“我身爲宰相,公事公辦,何必用密奏?作爲大臣有密奏的人,不是進讒言就是奸佞小人,我非常討厭他們,怎麼能效仿他們?”

李沆擔任宰相,王旦參知政事,因爲西北地區打仗,有時李沆半夜才吃飯。王旦感嘆說:“我們怎麼還能坐享太平,天天沒事幹呢?”李沆說:“心中稍微憂慮國事,就能起到*戒的作用。就算天下安寧,朝廷也未必無事。”後來契丹要求和親,王旦問怎麼辦,李沆說:“好倒是好,但是如果邊境上的隱患消除了,就怕皇上漸漸的產生奢侈的做法。”王旦不以爲然。李沆又每天把各地的水旱災害、盜賊叛亂的事情上奏,王旦認爲小事不足以麻煩皇帝知道。李沆說:“皇上還年輕,應當讓他知道治理國家的艱難。否則,他血氣方剛,就算不關心聲*犬馬,土木、戰爭、祭祀的事情也會不斷興起。”李沆死後,宋真宗認爲已經和契丹議和了,西夏也向宋朝進貢,於是封禪泰山、祭祀汾水,大力營造宮殿,搜尋一些已廢亡的典章制度,沒有一天空閒過。王旦才覺得李沆預見的長遠,感嘆說:“李文靖真是聖人啊。”就稱李沆爲“聖相”。

景德(宋真宗年號)元年七月,李沆正等待着上朝,突然疾病發作就回去了,皇帝派太醫去診斷,派去詢問病情的使者在路上接連不斷。第二天,皇帝親自前去探視,賞賜給他白金五千兩。正要回到宮中的時候李沆去世了,終年五*歲。皇上聽到後非常震驚,趕緊又回駕前去,對着遺體痛哭,對身邊的人說:“李沆身爲大臣,忠良純厚,始終如一,誰知道竟不能長壽!”說完又落淚。停朝五天,追贈李沆爲太尉、中書令,諡號“文靖”。

李沆*格直爽誠信,家居時修身嚴謹,言談沒有瑣碎的空話,識大體。任職時謹慎細緻,不追求名聲榮譽,行動遵守規章制度,沒有人能用私事求他。李沆公事公辦後,整天正襟危坐,未曾斜靠着坐。在封丘門內建有住宅,大廳前只容馬打轉。有人說這太狹窄,李沆笑說:“這住宅要傳給子孫,這裏作爲宰相官署大廳確實小了,作爲太祝、奉禮官的大廳已經夠寬了。“甚至對於牆塌壁壞,他也不介意。

家*他好好修繕住宅,他未曾回答。弟弟李維趁着說話中間談到這件事,李沆說:“我們吃着朝廷厚祿,不時還有意外的賞賜,算計口袋裝的錢也可用以修理住宅,只是想着佛家內典認爲這個世界是有缺陷的,怎麼會有圓滿如意,自己去求得圓滿如意呢?現在買新的住宅,須一年修繕好,人一生早晚都沒法保全,又怎麼能長久居住呢?鳥在林中樹枝上做個窩,姑且感到滿足,幹什麼建華麗的房屋呢?

知識點:人物傳記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