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奉陪鄭駙馬韋曲①杜甫韋曲花無賴,家家惱煞人。綠樽須盡日,白髮好禁②春。石角鉤衣破,...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奉陪鄭駙馬韋曲①杜甫韋曲花無賴,家家惱煞人。綠樽須盡日,白髮好禁②春。石角鉤衣破,...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

奉陪鄭駙馬韋曲①

杜甫

韋曲花無賴,家家惱煞人。綠樽須盡日,白髮好禁②春。

石角鉤衣破,藤梢刺眼新。何時佔叢竹,頭戴小烏巾。

註釋:①韋曲:唐代長安遊賞勝地,杜甫作此詩時,久住於長安而未得一官。②禁:消受。

17.下列對本詩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A.詩的首句和*棄疾的“最喜小兒無賴”,兩處“無賴”都表達了作者的喜愛之情。

B.三四句意謂韋曲的滿眼春*,讓自感老去的詩人也覺得應該借酒釋懷,消受春光。

C.五六句透過“石角鉤衣”“藤梢刺眼”的細節,狀寫韋曲的春去夏來的美景。

D.詩家常借“韋曲”寓興亡之感,以下詩句均寓有興亡之感:“杜甫詩中韋曲花,至今無賴尚家家。”(唐·羅隱 《寄南城韋逸人》);“當年燕子知何處,但苔深韋曲,草暗斜川。”(宋·張炎《高陽臺》)

18. 前人引《南史》注詩中“小烏巾”:“劉巖隱逸不仕,常著緇衣小烏巾。”結合這一註解,說說詩的最後兩句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回答】

17.CD

18.答:這兩句詩的意思是“不知自己何時才能佔據一叢竹林,頭戴小烏巾,過着像劉巖一樣的隱士生活”,(1分)運用典故,(1分)透過對韋曲春*描寫,表達出作者的喜愛之情,(1分)因此產生對歸隱山林的隱士生活的嚮往,(1分)曲折含蓄地表達出對久圖官場功名而不得的厭倦情緒。(2分)

【解析】

17.

試題分析:C項本詩所寫明顯是春日景*,並非夏日。從詩中的“花無賴”“好禁春”“刺眼新”可判斷出此詩寫的是春景。D“杜甫詩中韋曲花”爲襲用杜甫原句進行單純的景物描寫。“當年燕子知何處”是在感慨當初繁華如今已經不再,遇興亡之感。

【考點定位】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表達技巧。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爲鑑賞評價D。

【名師點睛】本題考查對詩句的理解,採用了客觀選擇題的形式。各選項內容涉及了對詩歌的手法、形象、主題的鑑賞,考生解答時首先要注意瞭解作者身世經歷及本詩詞的寫作背景,逐句翻譯詩句,然後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麼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麼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

18.

試題分析:參照註釋和典故本身,知人論世,即可得到*,注意要先理解詩句本身的意思再分析。解題思路:首先要翻譯詩句,指明“何時佔叢竹,頭戴小烏巾”的什麼表層含義是什麼;然後分析所用典故,指出典故本身寓意,再結合詩人的生平經歷和本詩寫作背景分析詩人引用典故的目的,挖掘詩句的深層意蘊。需要注意的是本詩歸隱之情在表面,厭倦功名之心則爲根本。

【考點定位】評價文學作品的思想內容和作者的觀點態度。能力層級爲鑑賞評價D。

【名師點睛】這類題目解答時首先要指出用了什麼典故,典故本身有什麼寓意,然後思考作者使用這個典故的作用。典故的作用一般有:(1)使立論有根據。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驗*作者之理論。(2)委婉表意。詩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轉道出作者之心聲,即所謂“據事以類義”也。(3)減少語辭之繁累。詩句之組成,應力求經濟,尤其近體詩有其一定之字數限制,用典可減少語辭之繁累。(4)充實內容、美化詞句。用典可使文辭妍麗,聲調*,對仗工整,結構謹嚴,而增加外形之美,與豐富之內涵。本詩中詩人用典的目的是爲了表達思想情感,就要結合詩人的經歷和寫作背景來分析。

知識點:

題型:語言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