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

問題詳情:

魚我所欲也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

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於生者,故不爲苟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於死者,故患有所不闢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於死者,則凡可以闢患者何不爲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闢患而有不爲也。是故所欲有甚於生者,所惡有甚於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於我何加焉!爲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爲身死而不受,今爲宮室之美爲之;鄉爲身死而不受,今爲妻妾之奉爲之;鄉爲身死而不受,今爲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爲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1.解釋下列加點的字詞。

(1)故患有所不闢也     闢:_ _

(2)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之:__ _

(3)蹴爾而與之  蹴: __

(4)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__ __

2.翻譯下列句子。

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3.文中所說“甚於生者”指的是__ __,“甚於死者”就是__ __。生活中有的人爲了“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而見利忘義,那是因爲他_ __。

4.從全文看,本文先後運用了__ __論*和__ __論*的方法,有力地*了當“義”和“生”不能兩全時,應捨生取義這一觀點。生活中或歷史上有許多人將這個觀點奉爲行爲的準則,請你列舉一個這樣的事例,加以簡要闡述。(要求:舉例典型,敘議結合)

【回答】

1.

(1)  闢:__通“避”,躲避__

(2)  之:__代詞,代指“捨生取義”的思想__

(3)  蹴:__用腳踢__

(4)   已:__停止__

2.  __不僅賢人有這種本*,人人都有,不過賢人能夠不喪失罷了。__

3. __義__, __不義__。_失其本心__。

4. _道理__ __舉例_

__事例:①蘇武被扣於匈奴後,匈奴貴族先以名利引誘,後以嚴刑威脅。但蘇武始終大義凜然,寧死不屈。匈奴貴族無計可施,便“徙武北海上無人處”,蘇武則“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在如此艱難的環境下,他仍掛着漢朝的旄節,不屈節辱命。他出使時正值壯年,待其歸漢之時,已是須發皆白。他成爲我國曆史上堅持民族氣節,捨生取義的人物。②譚嗣同在能夠出走的情況下沒有出走,而是選擇了捨生取義,準備用他的鮮血來喚醒沉睡的國人。真正做到了“我以我血薦軒轅!”譚嗣同的死,對後世的影響極其長久深遠,正如他自己所說,是死得其所!這是大義,不是一般人的大義,也更值得人們尊重和敬仰!__

知識點:散文類

題型:文言文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