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一首古詩,完成下面小題。明月何皎皎 古詩十九首明月何皎皎,照我羅牀幃①。憂愁不能寐②,攬衣起徘徊③。客...

問題詳情:

閱讀下面一首古詩,完成下面小題。明月何皎皎 古詩十九首明月何皎皎,照我羅牀幃①。憂愁不能寐②,攬衣起徘徊③。客...

閱讀下面一首古詩,完成下面小題。

明月何皎皎  古詩十九首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牀幃①。

憂愁不能寐②,攬衣起徘徊③。

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④。

出戶獨彷徨,愁思當告誰?

引領還入房⑤,淚下沾衣裳。

【註釋】①羅牀幃:羅帳。 ②寐:入睡。 ③攬衣:猶言“披衣”,“穿衣”。攬,取。 ④旋歸;迴歸,歸家。旋,轉。 ⑤引領:伸頸,“擡頭遠望”的意思。

1.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兩項是

A.“明月何皎皎,照我羅牀幃”兩句,描寫夜深人靜、月光皎潔的景象,營造了一種靜謐的意境,爲全詩奠定了感情基調。

B.“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兩句,塑造了一位夜不能寐、披衣徘徊的人物形象,“憂愁”一詞點出了其不能寐的原因。

C.“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兩句意思是說,在外的日子雖然物質生活優裕,但精神生活卻不如家中那樣讓人舒心。

D.“出戶”“引領”“還入房”幾個動詞,透過對幾個具體動作的描寫,生動形象地寫出了主人公內心難以平復的相思之愁。

E. 通觀全詩,詩人巧妙地透過由意識而誘發的行動來表現人物心理,把人物心理和情感有機地揉合在一起,抒情含蓄蘊藉。

2.對詩中的主人公,有人認爲是遊子,有人認爲是思婦。你怎麼看?請說說你的觀點,並分點列出你的理由。

【回答】

1.CE

2.參考一:主人公是遊子。理由:①開頭四句寫遊子因月光穿戶而思鄉難眠,起身披衣在室內徘徊。②五、六兩句寫遊子的心理獨白:在外的日子再好,也不如回到家中。③最後四句寫遊子憂愁無可訴,徘徊於室內外,遙望故鄉,淚落沾襟。

參考二:主人公是思婦。理由:①開頭四句寫明月映照閨中羅帳,使思婦難以入眠,起身披衣在室內徘徊。②五、六兩句寫思婦抱怨丈夫久出不歸:在外的日子再好,有回到家中那樣好嗎?③最後四句寫思婦憂愁無可訴,徘徊於室內外,遙望遠方,淚落沾襟。

【解析】

1.試題分析:C項,“物質生活”“精神生活”都缺乏文字支撐。“客行”既有“樂”,卻又說“不如早旋歸”,是因爲實際上他鄉作客,無樂而言。E項,“抒情含蓄蘊藉”錯,總體來講,本詩的心理刻畫不直白,但抒情還是比較直接的。

點睛:本題以客觀選擇題的形式考查對詩歌的理解,選項內容涉及了對詩歌的手法、形象、主題的鑑賞,其中A項分析了詩歌意境,B項分析詩歌中的人物形象,C項分析詩歌的情感,D項重點分析詩歌塑造人物的手法和人物的心理;E項總體鑑賞全詩的藝術特點。考生解答時首先要注意瞭解作者身世經歷及本詩詞的寫作背景,逐句翻譯詩句,然後把握詩歌的意象,分析詩歌營造了什麼樣的意境,領悟作者表達了怎麼樣的思想情感,思考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現手法。再對照選項一一確認,得出*。

2.試題分析:該篇詩歌突出表現了細緻的心理描寫手法,而關於該詩的主題,歷來有兩種解讀:一說該詩透過皎皎明月刻劃了一個久客異鄉、愁思輾轉、夜不能寐的遊子形象;一說該詩刻畫了一個獨守空閨、愁思難寐、徘徊輾轉的閨中女子形象。本題是一道探究題,解答時可答詩中的主人公是“遊子”,也可答詩中的主人公是“思婦”,然後結合詩句分析,*自己的觀點。注意言之成理,自圓其說。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牀幃”,愁思是由皎皎明月引起,銀*的清輝透過輕薄透光的羅帳,照着這位擁衾而臥的人,他怎麼也睡不着,便索*“攬衣”而“起”,在室內“徘徊”起來。“看月”“失眠”“攬衣”“起牀”“徘徊”這一連串的動作,說明他醒着的時間長,實在無法入睡,同時說明他心中憂愁很深。“客行雖雲樂,不如早旋歸”兩句詩刻劃出主人公想歸而不得歸無可奈何的心情。“出戶獨彷徨”半夜三更,獨自在月下彷徨,更有一陣孤獨感襲上心頭。“愁思當告誰?”正是這種“獨”、這種“彷徨”的具體感受了。詩人情不自禁地向千里之外的故鄉雲樹引領而望,可是又不可能獲得“可以當歸”的效果,反而引起了更大的失望。他實在受不了這種感情上的折磨了,他又回到室內去。從“出戶”到“入房”,這一出一入,把遊子心中翻騰的愁情推向頂點,以至再也禁不住“淚下沾裳衣”。

知識點:

題型:詩歌鑑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