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古喻今造句

同时,它不仅立意与陶渊明有别,而且以古喻今,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先生的诗,以古喻今,妙得很!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陈乐素改为研究宋史,发表了《三朝北盟会编考》和《徐梦莘考》,“以古喻今”,隐含对当局不抵抗政策的谴责。

以古喻今造句

***运用“愚公移山”的典故,目的是以古喻今

《赤壁》前二句从“折戟”到“认前朝”是以小见大,以古喻今;后二句则是以人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