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言必信,行必果。(《论语》)②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③问渠那得...

问题详情: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言必信,行必果。(《论语》)②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③问渠那得...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言必信,行必果。(《论语》)

②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③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④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

⑤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⑥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当永远记住这个真理。(*)

*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回答】

当手中的铅笔变成了钢笔,当语文考试的最后一题由看图写话,变为作文;当平铺直叙的流水账多了许多前所未有的词汇,写作是在这个时候引起了我的兴趣。

本来,二三年级时写的作文,也无所谓好,无所谓糟。可能那时候表现积极,我的作文总能得到老师过分的表扬。我迷惘了,不曾多看课外书,不曾多练笔的我真的比别被人更有造诣吗?记得那时,有一个同学问我, “鸽子能用洁白来形容吗?”这可难住了那时对写作有些木纳的我,我思前想后,又怕给别人说错了,毁了我在他眼中“高手”的形象,赶紧和同桌商量,最后通过扔硬*,得出结论是:不可以。想想诸如此类的往事,我真是自惭形秽。

但是,浅薄的惭愧总会被莫大的虚荣感所冲淡,我开始越发的肯定,我,就是老师说的那样,有天赋。可是,我仍然隐隐感觉到,这或许将是一种刻骨铭心的自欺欺人……三年级之后,征文比赛渐渐进入我和同龄人的视野,征文?什么意思,我不止一遍的问自己这个问题,我觉得这应该和我们平常写的肤浅的小文章不一样吧,这样想着便形成了我今后五年深重的误区。看见征文俩字我就觉得很庄严,再加上那时正好赶上一系列国家庆典,党的生日,科学成就……我总觉得这是要用官方的语言,呈给国家的。于是,一写征文我就夸夸其谈,绞尽脑汁用浮华瑰丽的辞藻地堆砌出一句句歌功颂德的话——“党的光辉像树荫一样”“啊,我亲爱的祖*亲,您带领我们从列强的铁骑中昂起头颅,您用富饶的土地为我们带来丰收的喜悦”……诸如此类不乏空话套话虚话,也有很多假话,渐渐也由最初的乐此不疲,小觑对待,演变为再挤不出多的词句,*郎才尽……每当这个时候,身为积极分子的我当然还是要一如既往的写下去,没了任何头绪和思路,连废话都已说尽还凑不够字数,便只得求助母亲,她却让我读征文比赛附属书籍后面的官方告示,并最终写出“我要做到:一,早睡早起。二,每天坚持锻炼………”这样的保*书来,结果是必然的。老师惊讶于我所谓的“退步”,责问我怎么写出这样的文章来,我有苦难言,却也不敢把妈妈给供出来。这一次,我终身难忘,也是的我对写征文渐渐丧失了信心。到底怎么写嘛?我不厌其烦,暗自拭泪。

令我最感兴趣的其实是征文比赛的奖项设置,每当看到或是听说得了奖可以免费参加什么夏令营,得到电子产品等,我就心生波澜,连连荡漾,不惜花上午睡甚至做作业的时间,来慢慢构想如果是我,我会发表什么感言,会引来多少崇拜的目光,会在夏令营玩得多开心,认识多少各地高手……从开始到结束,我甚至连走路的方法都想了好几种。可是擅长于空想的我,满怀期待走进写作的殿堂,却什么也不曾收获,望着他人既得到了认可,也载满了硕果凯旋而归,徘徊在心灵天空上的鸥鸟,带给我的回音是羡慕,羡慕,羡慕……

那时的我也不是势利,这只是一个小孩子最真实的想法,谁不羡慕得奖呢?就这样,虽然我屡挫屡败,交出去的征文,连班门都不曾出过,更不必说让学校看上,将我文章的波涛推得更远了。,那段自卑的日子依然历历在目, 恰逢学习,人际关系的低谷,我自己否定掉所有的一切,包括我的文本。于是,我变得害怕写作,尤其是比赛。每当有人说起,我就连连推辞。一次老师强制全体学生上交一片征文,哎,不偏不倚,恰恰戳到我的痛处。我却不曾意识到,这一次不情愿却不得不做的事,让一切峰回路转……

我试着上网搜索,无意间发现一篇范文,我霎时惊呆,“啊,这是征文,征文可以这么写?”这个时候我才意识到把作文的“作”,换成征文的“征”,其实是一样的,征文本没有什么特别的,只是写一篇平时的话题作文而已。我突然为这么多年来的误区感到不值。

原来,我需要的仅仅只是一篇的好作文当范文而已。

我的写作可以说才刚刚开始步入正轨,踏上征途。有幸旗开得胜,最近参加的几次比赛,都得心应手。古人云: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我就是个好例子,虽然我也不太成功,但也算解了心结。

总是羡慕别人的鲜花与掌声,却不知::山不辞薄土方成其高,*不辞溪流方成其大。

我们都是从零点开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不要再羡慕,未来会是自己的。

【解析】思路一:

考生应审题准确,完成题目要求。作文要求的关键是在六个诗句中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所以考生在写作时应明确每个诗句的立意,然后选出两三个在立意上有内在逻辑关联的句子确定出一个立意,可寻每个句子立意的共同点,因果关系等。

第一句可立意为君子要自强不息方可强大;第二句可立意为思乡;第三句可立意为重视内在之美,或自信的品格;第四句可立意为人因所处位置不同,而视野、格局不同,实现的理想价值也不同。或人要有远大的理想,立志四方;第五句可立意为要敢于正视自己;第六句可立意为个人、民族、国家的自信自强。

例如,第一句和第六句的立意有共同点均是自信自强,那么考生可据此立意;可将一、四、六立意为实现理想需要视野、自强、自信等因素。总之,考生需寻找两句或三句间的立意关联,从而确定出一个立意,并在写作时引用。

思路二:

考生需准确审题、明确立意、体现思考,准确理解诗句含义,并选择其中两至三句在文中合理引用,言之成理即可。

点睛: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审题时,首先要把握材料内容,注意审材料的整体*,综合考虑核心事件。明确自己的观点或看法进行立意。写作时应以原材料为主,前后通过类比,相似、相关的名言、名人、名事、现实事件、生活(社会)中某种现象。

知识点:材料作文

题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