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20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20-23题。                   ...

问题详情:

七、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20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20-23题。                   ...

七、文学作品阅读与鉴赏。(20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20-23题。

                           日   食

    张老师站在讲台上,用流利的英语说:“太阳升起不久,天渐渐地黑了。”这是张老师最喜爱的一种英语游戏,一个人一句用英语接故事。第一句通常是由她说的,她常用这种看上去错误或是荒诞的句子开头,这样可以打开学生的思路。

    当然,她知道,她现在面对的是刚从小学踏入初中的学生,这种练习有一定难度。

    “太阳与月亮在天上遇到了麻烦。”前排一个形如小豆子的男孩说。在他后排的女生想都没想立即站起来说:“他们因彼此见面难而深感不安。”

    那女生后面的人会意地一笑,果断地说:“也许他们相爱了。”

    班上一阵骚动。后面的人说:“可他们很难见面。”

接下去一句又一句连起来是:太阳在地球前面,月亮就躲在地球后面。月亮去见太阳时,太阳又藏在地球的后面。地球很为难,它挡住了关于爱的光,于是地球叫来星星。太阳把光送到星星上,星星把光送到月亮上。月亮知道太阳想见她,月亮从地球身后跑出来,太阳也升起来了……

最后-个高大的男生站起来涨红着脸说:“太阳与月亮站在一起,地球上天就黑了。”

这时全班同学热烈鼓掌,张老师感叹道:“多美的故事啊!”

“太阳升起不久,天渐渐地黑了。”张老师面对她新教的高中生微笑着说。这些学生有足够的单词量和语法知识,他们有能力编出更美的故事。

前排第一个学生站起来,紧锁双眉,半天冒出一句:“太阳的光被挡住了,这是日食。”接下来的人都很迟疑,结结巴巴连出这样的故事:

日食是光线直进产生的物理现象。事实上光线从太阳到地球不是直的,因为地球*的大气分布不均匀,会使光偏折。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并不是实物,而是光的成像……仿佛一篇科普说明文。

    尽管这些学生英语单词量不小,但由于过多地涉及物理知识,张老师不得不应他们的要求,告诉他们“偏折”怎么说,“全食”“环食”怎么说。最后仍是一个高大男生站起来说:

“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在地球上同时看到日全食和日环食。”

这时,早己不耐烦的张老师略感欣慰,她很快结束了游戏——这毕竟不是物理课。

“知道吗?你们班上只有那个高个子男生有些创造*思维。”张老师对该班班主任、教物理的陈老师说。

“他发言说什么?”陈老师问。

“日环食和日全食不能在地球上同时看到。”张老师回答。

“太好了!”陈老师说,“我前几天在课堂上强调的结论他终于记住了!”

张老师一愣:“这么说……确实是这么回事?”

陈老师笑了笑说:“当然。不可能有人在地球上同时看到全食和环食,知道为什么吗?”

陈老师得意地问。见张老师不说话,他便熟练地说:“日食是光线直进产生的物理现象。事实上光从太阳到地球并不是直的,因为……”

第二天上课张老师心里反复想着:太阳升起来,天渐渐地黑了……但始终说不出口。

                                                     (取材于李乐夫同名作品)

20.张老师先后教的两个班编出的故事分别有什么特点?(6分)

21.解释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意。

(1)他们有能力编出更美的故事。(3分)

(2)紧锁双眉,半天冒出一句。(2分)

22.文中写陈老师与张老师之间的对话,有什么实际效果?(4分)

23.结合文意谈一谈,作品的标题“日食”有哪些含意?(5分)

【回答】

20.(6分)初中学生班级的故事:想象奇特,充满着稚气,也充满着诗意;高中学生班级的故事:十分拘谨,用语规范,像一篇科普文章。

评分参考:两方面各三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有其他合理*,酌情给分。

21.(5分)(1)这些高中生条件很好,可以有更好的表现与发挥,凸显出最终结果的出人意外。

评分参考:三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这些高中生面对问题时的拘谨和犹豫,刻画了费尽心机揣摩标准*的心理。

评分参考:两点,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2.(4分)两位老师的对话明确了一些事实,即学生所讲其实都是教师所教。这无意中还原了张老师所谓“创造*”的真相,也揭示出缺少创造这种问题的症结所在。

评分参考:两点,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3.(5分)既指作品之中学生所面对情境的自然现象,也双关(象征)当下一些青少年学生的智慧光芒被遮蔽就像太阳遭遇日食一样的事实。

评分参考:两点,前一点2分,后一点3分。意思对即可。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