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范进进学》,完成9—12题。   荏苒三年,(周学道)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这周学道虽也请了几个看文章...

问题详情:

阅读《范进进学》,完成9—12题。   荏苒三年,(周学道)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这周学道虽也请了几个看文章...

阅读《范进进学》,完成9—12题。

    荏苒三年,(周学道)升了御史,钦点广东学道。这周学道虽也请了几个看文章的相公,却自己心里想道:“我在这里面吃苦久了,如今自己当权,须要把卷子都细细看过,不可听著幕客,屈了真才。”主意定了,到广州上了任。

    次日,行香挂牌,先考了两场生员。第三场是南海、番禺两县童生。周学道坐在堂上,见那些童生纷纷进来,也有小的,也有老的,仪表端正的,獐头鼠目的,衣冠齐楚的,褴褛破烂的。最后点进一个童生来,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广东虽是气候温暖,这时已是十二月上旬;那童生还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接了卷子,下去归号。周学道看在心里,封门进去。

    出来放头牌的时节,坐在上面,只见那穿麻布的童生上来交卷,那衣服因是朽烂了,在号里又扯破了几块。周学道看看自己身上,绯袍锦带,何等辉煌。因翻一翻点名册,问那童生道:“你就是范进?”范进跪下道:“童生就是。”学道道:“你今年多少年纪了?”范进道:“童生册上写的是三十岁,童生实年五十四岁。”学道道:“你考过多少回了?”范进道:“童生二十岁应考,到今考过二十余次。”学道道:“如何总不进学?”范进道:“总因童生文本荒谬,所以各位大老爷不曾赏取。”周学道道:“这也未必尽然。你且出去,卷子待本道细看。”范进磕头下去了。

    那时天*尚早,并无童生交卷,周学道将范进卷子用心用意看了一遍。心里不喜道:“这样的文本,都说的是些甚么话!怪不得不进学。”丢过一边不看了。又坐了一会,还不见一个人来交卷,心里想道:“何不把范进的卷子再看一遍?倘有一线之明,也可怜他苦志。”从头至尾,又看了一遍,觉得有些意思;正要再看看,却有一个童生来交卷。……那童生叫做魏好古,文本也还清通。学道道:“把他低低的进了学罢。”因取过笔来,在卷子尾上点了一点,做个记认。又取过范进卷子来看,看罢,不觉叹息道:“这样文本,连我看一两遍也不能解,直到三遍之后,才晓得是天地间之至文,真乃一字一珠!可见世上糊涂试官,不知屈煞了多少英才!”忙取笔细细圈点,卷面上加了三圈,即填了第一名;又把魏好古的卷子取过来,填了第二十名。将各卷汇齐,带了进去。发出案来,范进是第一。谒见那日,著实赞扬了一回。

(选自《儒林外史》)

9.范进已经五十四岁了,为什么还叫“童生”?

10.根据语境解释下面词语的含义。

进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荏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文章第二段画线句子属于________描写,写出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2.范进考了二十余次未考中,还在继续考,是什么促使他如此热衷于科举?

【回答】

9.解析:了解科举制度的有关知识。

参考*:“童生”的称呼与年龄无关,清人为了取得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叫儒生或童生。

10.解析:结合语境来体会。第一个词语要对科举制度有所了解才能答出。

*:考中秀才  时间渐渐过去

11.解析:体会外貌描写的作用。要透过表象看本质。

*:外貌  穷困潦倒,凄凉可怜

12.解析:从科举制度的作用角度来谈。

参考*:只有通过科举才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境况、社会地位。

知识点:现代文学类文本阅读

题型: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