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小题。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启示古代丝绸之路,从时间上看,跨越2000多年,历经先秦、汉...

问题详情: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小题。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启示古代丝绸之路,从时间上看,跨越2000多年,历经先秦、汉...

阅读下面的文本,完成小题。

丝绸之路的历史变迁与当代启示

古代丝绸之路,从时间上看,跨越2000多年,历经先秦、汉唐、宋元、明清4个时期;从地理类型来看,包括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依据商品类型可细分为“皮毛之路”“玉石之路”“珠宝之路”和“香料之路”等。通过丝绸之路,*的丝绸、茶叶、瓷器、漆器等得以与西方的胡麻、胡桃、胡萝卜、胡瓜、葡萄、石榴、琥珀等物品互通有无。在此基础上,值得注意的是,*的“四大发明”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经由丝绸之路传入西方,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明代郑和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七下西洋,与南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发挥了同样的作用。

事实上,*与西方的交流很早就开始了。从希腊考古和文献资料中可以发现,公元前6世纪时,*的丝绸等物品已传入希腊。战国时期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学者就将当时的中原地区认定为与丝绸相关的地区,古代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将*称为“赛里斯”,“赛里斯”在希腊古语里是“丝”之意。从古代*的情况看,公元前10世纪周穆王西征犬戎就曾到达中亚一带,沿路还将丝绸、黄金、贝带和朱丹等中原物品馈赠给当地部落首领。尽管《穆天子传》等带有神话**,但却提供了古代各族分布、迁徙和交往的历史素材,描述了古代中西交通和文化交流的基本状况。

学界有人认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开通丝绸之路。事实上,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是为了传达汉朝希望与西域大月氏等国建立联盟共同抗击匈奴的愿望,尽管这一目标并没有达成,但张骞出使西域却使横贯东西方的丝绸之路被正式开通了。此后,西域历史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中亚草原成为连接*与西方文明的桥梁。

当然,在讨论古代丝绸之路形成和发展时,不仅要关注*在沟通西域方面的举措,也要关注中亚和欧洲在构筑丝绸之路中所起的作用。

公元前6世纪中期,波斯帝国崛起,其地域横跨亚欧非三大洲,为了密切宫廷与各郡的联系,加强统治,开始修建御道。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就认为“波斯御道”上往来的邮差可能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邮差。后来亚历山大打败波斯帝国,将西亚和中亚地区纳入希腊的统治范围。随着亚历山大东征,并在沿途修建商贸网点,大量希腊人和马其顿人迁徙到这些地区,无疑促进了欧洲、中亚地区与我国中原地区的经贸和文化交流,为古代丝绸之路的打通创造了极好的客观条件。

需要强调的是,**当下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是为现代社会条件下泛欧亚大陆深度合作提供的一个崭新的多边合作方案,是*与世界进行深度战略互动的基本范式,而贸易投资缺乏便利正是泛欧亚大陆及其沿岸地区最大的障碍之一。就像古代丝绸之路中*是东方的端点国家,但并不主导一切那样,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也更多地起到发起者和推动者的作用。只有通过深度的*经济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才是这一方案的灵魂所在。

                                  (摘自2015年4月2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4.下列各项的表述,不属于古代丝绸之路作用的一项是(     )

A.通过丝绸之路,*的丝绸、茶叶、瓷器、漆器等得以与西方的胡麻、胡桃、胡萝卜、胡瓜、葡萄、石榴、琥珀等物品互通有无。

B.明代郑和七下西洋与南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进行经济和文化交流,意味着在明代丝绸之路已成为商贸与文化交流之路。

C.*的“四大发明”通过古代丝绸之路在欧洲近代文明产生之前传入西方,对世界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D.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 中原内地和西域之间的交往和接触就已开始,亚欧非三大洲就已经有较为频繁的接触和交流。

5.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代罗马博物学家普林尼在《自然史》中将*称为“赛里斯”,即希腊古语“丝”之意,可见研究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学者认为东方的中原地区与丝绸相关。

B.汉朝出于*事战略需要,迫切希望与西域大月氏等国建立联盟以实现抗击匈奴的愿望,所以才派张骞出使西域。

C.人们在探讨古代丝绸之路形成和发展时常常从“东方”的视角来阐述和分析,实际上,古代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共同构筑的。

D.尽管《穆天子传》等具有神话**,但其提供的古代各族分布、迁徙和交往的历史素材,印*了东西方的物质文化交流已经存在。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丝绸之路的形成既有外在的形势需要,更有内在的历史动因,而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是一种主观的意外、客观的必然。

B.波斯帝国修建的御道方便了货物、人员和文化的交流,促进了“西域”地区交通网络的形成和畅通,客观上为后来丝绸之路的开通打下基础。

C.**的“一带一路”战略是在借鉴古代丝绸之路经验与模式的基础上,在一定程度上将会解决泛欧亚地区贸易投资缺乏便利的难题。

D.亚历山大东征并设立商贸网点使得北非、欧洲与中亚地区建立了直接联系,丝绸之路的中段和西端部分已畅通无阻。

【回答】

4.D

5.A

6.D

【解析】

4.

试题分析:该项是对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描述,而不是对古代丝绸之路作用的体现。

【考点定位】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示】考核概念的题目的命题点注意集中在概念的内涵、外延,注意的错误主要是范围不当、偷换概念、无中生有、强拉因果、曲解文意、答非所问等类型。命题的方式经常是对文中相关概念的要点进行组合,或对文中的句子进行转换,或是改变文中句子之间的关系。此题D项是对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描述,而不是对古代丝绸之路作用的体现。选项答非所问。

5.

试题分析:原文说的应是战国时期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学者,而不是研究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学者。

【考点定位】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等。命题的方式一般为改变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或改变句子之间的关系,还有是偷换句子中的“概念”。此题原文说的应是战国时期古希腊与古罗马的学者,而不是研究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学者。选项偷换概念。

6.

试题分析:亚历山大并没有控制北非;“畅通无阻”说法过于武断。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是点睛】这类题目重点集中在对文中的观点的正误进行考核,错误类型注意有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偷换概念等。考核的方式是改变句子含义从而出现选项的观点和文中的观点不一致,文中他人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混淆,对文中的观点概括错误。此题 D项“丝绸之路的中段和西端部分已畅通无阻”说法过于武断,混淆范围。

知识点:论述类文本阅读

题型: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