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

问题详情: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

材料二  汉*全长1532公里,发源于秦岭南麓,在武汉市注入长*。历史上,汉*素有“千里黄金水道”之称,但近几十年来,汉*航运价值却不断降低。为更好地实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口大坝坝顶高程已由原来的162米加高至176.6米。下图为汉*上游流域示意图。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 第2张

(1)根据材料一,分析楚河中游地区出现“秦腔飞地”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秦岭对汉*北部支流的水文特征的影响。(8分)

(3)简述近几十年来汉*航运价值不断降低的原因。(8分)

(4)简析丹*口大坝加高后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有利影响。(4分)

【回答】

(1)地处古代丝绸之路 (2分);自然地理环境较好(2分);关中地区人口迁移到此聚居,带来秦腔文化,并世代相传到今(2分)。 (2)秦岭南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河流径流量大(2分);秦岭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2分);秦岭阻挡冬季风南下,河流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期(2分);秦岭南坡植被覆盖率较高,河流含沙量小(2分)。(只答出影响或水文特征得一半分)

(3)现代社会对运速、运量的要求提高;河运受季节、气候的制约明显;新的交通运输方式(铁路、公路等)的兴起;水库和桥梁等工程建设阻碍通航;泥沙淤塞部分航道;船舶大型化使部分河段(*窄水浅)丧失通航能力。(每点2分,答出4点即可) (4)增大水库库容量,保障南水北调水量的稳定;(2分)增加落差,自流调水,减少能源消耗。(2分)

知识点:区域地理 单元测试

题型:综合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