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饿的盛世》经典语录

《饥饿的盛世》经典语录

乾隆盛世是传统*的巅峰,GDP占全球三分之一,国库充盈,四海臣服,威加海内,但光鲜的外表却掩盖不了内在的腐烂。*历史上最缜密、最完善、最牢固的*统治,培养出来的民众只能做“奴隶”,自私、麻木、冷漠、对公共事务毫不关心;屈服于皇权*的官员们用*侵蚀着帝国的肌体;*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文本狱打断了士人的脊骨,从此*的知识分子再也没能站起来;1793年,马戛尔尼来华,在世界大势面前整个帝国茫然无知,错失了最后一次主动融入世界的机会,种下了鸦片战争的种子。

本书为读者描绘了一幅五*斑斓的“盛世”图景,通过对乾隆时代的解构深刻揭示了近代*失落的秘密。


经典语录

修改直至销毁记忆,本来是*统治者的专利,但乾隆以比祖先更残忍的方式来掩盖祖先的残忍,就无论如何不可原谅了。 我们永远不要低估*统治者的自私和**。乾隆心里十分清楚,不论工作多么细致,仅靠官员们的搜查,是不可能禁绝所欲不法文本的。最有效的办法是通过制造空前的恐怖,使臣民们自己主动悄悄销毁家中的不法文本。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乾隆帝蓄意制造冤案、。酷案,把一些语义含混的文本打成大案,借无辜者的脑袋来恐吓天下之人,所作所为,令人发指。

儒学既有强调等级秩序的一面,也有高标社会主义的一面。社会正义是整个社会健康发展的基础。历代以来,士人都以守护社会良心为己任,能够在传统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然而乾隆却以虎视之态,粗暴剥夺了儒学赋予读书人的立志求名之心,守护良心之责,只给他们为稻梁谋这一个生存任务。从那时候起,士人群体便被抽空了灵魂,无法找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本来,进入清朝之后,士节士气较之*历史上的其他时代已经大为降低,乾隆中期以后,士大夫道德自律更为松弛。乾隆朝的大臣,虽然不乏能臣,却又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有才华而无思想,有能力而乏*守,除功名利禄外无所关心。

乾隆认为应该由皇帝垄断所有的伟大、光荣、正确,不给其他人留一点荣誉空间。乾隆皇帝所需要的,不是站立着的大写的人,而仅仅是工具和奴才。

雍正以工作狂闻名于史,其实业余时间也是一个相当摩登的玩家,尤其喜欢西洋玩意儿。现在故宫博物院里还保留着他好几张穿西装、戴假发的画像,以及他玩过的大量西洋钟表、望远镜甚至显微镜。

皇帝治国的理想是“总一海内,整齐万民”,使全国*都生活在高度纪律化之下。他认为,*是肉食者鄙的事。作为民间知识分子,他们唯一的晋升途径就是老老实实读书进学,此外任何一种钻研都是不正当的。 ……皇帝严肃提醒底层民众,国家不需要任何底层社会的自发*热情,只需要他们的驯服和沉默

长期执政的人容易形成一种“权利幻觉”……权力成为一个洞穴,而整个权势人物就成为穴居人。他是自己权力的俘虏。他看到的、听到的,都是支撑权力的正面信,负面的信息都作为错误的信息被清洗掉了。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个机制,它自动地过滤掉错误的信息,输入正确的信息。在此情况下,这个领袖往往无法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世界,他甚至都无法对自己的力量形成恰当的符合实际的判断。

制造恐怖,杀一儆百,是皇帝的惯用手段。在乾隆一朝*中,经常可以见到出其不意、轻罪重罚的事例。 除了情绪和*格因素外,乾隆行政之忽宽忽严,更主要是策略的考虑。

乾隆把禁戏的重点,从禁地点、禁规模、禁时间转移到审查、修改、禁止演出的内容。通过为老百姓提供优质的精神产品,寓禁于演,化不利为有利,化有形为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