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竟的往昔》经典语录

《未竟的往昔》经典语录
本书以一个历史学家的眼界还原了法国二战后一批思想者、哲学家的形象,阿尔贝·加缪、让-保罗·萨特、西蒙娜·德·波伏娃等人是个中翘楚。托尼·朱特独辟蹊径,将历史叙事的范围定格在1944年至1956年间,当时这批处于时代先锋的知识分子或主动为一些“作秀式审判”辩护,或忽视某些主张背后的*和恐怖,甚至向民众传播苏联式道路作为通往解放的必经之路的理论,此外,还有对知识分子间逢场作戏、权力斗争的种种描绘。 托尼·朱特颠覆以往的作品,真实地展现了那段并不完美的往昔,他将这批左...(更多)

经典语录

的确,对于任何足够久远的社会而言,这一点都能成立,不管是从风格上还是从时空上而言。然而,那个时代的作品之所以特别,是因为它们仍然拥有一种惊人的力量。甚至在1991年,我们仍能同意弗朗索瓦·莫里亚克(Fran·ois Mauriac)在1949年写下的那些话,他将彼时对匈牙利审判秀的辩护描述为“灵魂的下作”。我们能够回应它们的原因之一在于,那时的一些作品仍与我们同在;另一个原因在于,这些作品常常出自那些具有不可忽视的文化地位的男男女女笔下,他们是法国甚至世界知名的小说家、哲学家、剧作家……以及道德家。他们的声誉也许随着时间黯淡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读到他们对*、人类苦难和痛苦的道德选择的无动于衷时,我们的不适感就能消失。

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对法国知识分子生活的一个关注主题就是前一代法国知识分子在道德上的失当。毕竟索尔仁尼琴并不是第一个细致描写古拉格及其恐怖的作家。1968年,阿图尔·伦敦(Artur London)再一次叙述了50年代的捷克审判秀;在他之前,是赫鲁晓夫自己。 而在此之前,还有40年代的维克托·克拉夫琴科(Victor Kravchenko)和戴维·鲁塞(David Rousset),他们详细揭露了“集中营”的运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