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托邦年代》经典语录


经典语录

在美国,越战支撑并助长了这种情绪——越来越多的人将这场战争试做毁灭之举。嬉皮士是公开说“不”的人,他们放弃努力,不愿打仗。

《乌托邦年代》经典语录

“乌托邦”一词是16世纪英国作家托尔斯.莫尔所造。 它描述的是一个不遵循常规的世界。它追忆某个逝去的黄金年代。

我很清楚,若我对自己当时的感受和情绪加以分析,甚至仅仅是加以描述,都极可能弄错,进而写下谎言。因为人们回顾过去时必然会带着自己的现在——包括自那时起我们所经历的一切,我们的私生活与世界的变迁,如今的自我,我们与当时的距离,我们所遗忘的、为之懊悔的事,我们对业已不存在之物的记忆(怀旧是顽固的同伴),我们希望赋予自己、赋予生活的形象;此外,如今的我们会自以为能从过去日日出现的事物中、从每秒不断更新的惊奇中发现秩序,而所有这一切都会给过去戴上*。且无论我们如何*惕,这一过程都很难察觉。所以人们才说“过去并不存在”,这话是再正确没有了。单从这个词的本义看,过去已经过去。它从未作为过去存在过,因为在存在时它是当下,是不可捉摸、无法定义的当下,是很快将

一切信仰都是空穴来风,唯其如此,它才更需要风暴和残暴的行径,以他人的鲜血浇灌自己。

人们对虚构有种认同,因为有时这比承认单纯的现实更容易——现实如此复杂,大多数时候都令我们茫然不解,惊诧莫名,而虚构则常能将现实简化。紧随这种认同而来的就是对自我的遗忘,对构成我们自身的那种危险的复杂加以拒绝。因为我们心底很可能藏着各种妖魔鬼怪,甚至连我们自己都不甚了了。

潮流从来不会流于表面。因为它涉及生活方式,而表面上看到的信号无不见*着事物内部深处的变化。

每个人的脖子上都挂着项链。珠子由廉价的材料制成,五颜六*。 他们代表着友谊和合一,被互相赠送,在不同人的脖子上迁徙。

在世界的各个角落,我都见过这样一个年轻男子,他缓步独行在人行道上,蓄着胡须,头发很长,有时编成辫子。他穿着凉鞋和皱巴巴的宽松衣裳,吉他用皮带斜挎在肩头。有时有个年轻女孩陪在他身边,有时是条*。他悠远的目光从周围的人群身上滑开,仿佛什么也没看见。 他来自另一个时间、另一种思想。他所属的部落被*,被嘲笑,但尚未下定决心永远消失。在他身上还能勉强办认出一幅幅已经模糊的画面,那是个遍地音乐的和平世界,所有人之间的关系都与现在不同;金钱被赶下至高的宝座,“爱”自由地行走在街道上。 这个年轻人(1968年时他还没出生呢),他有时会停下脚步,在街角坐下,从垫着磨损天鹅绒的盒子里取出吉他,轻轻拨动几个音符。人们快步从他身边走过。停下的人很少,解囊的人更少。

当时的情形就仿佛米洛斯的电影,比方说《金发女郎之恋》,各角*间的关系借着沉默和思索在时间上延展,让我们可以觉察所有细微的情绪。

美国的乌托邦在春天柔软的绿叶中萌发,于冬日苦*的白雪中落幕。

这些没能如愿的记忆在脑中却最为鲜明,就好像借了时间的帮助,可能*终于战胜了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