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造就和平》经典语录


经典语录

明朝的边贸政策为清朝所延续,于是,在清朝的历史上,人们就没有再看到如明朝那样的来自北方游牧的边患。相反,蒙古人还成为满族统治者的坚定盟友,也就是所谓“满蒙亲善”。这种特殊关系虽然来自于双方早期的战略合作,但持续的贸易关系无疑也是重要的凝聚因素。贸易创造了和平,贸易创造了友谊。对此,魏源评价说,隆庆和议不仅息明朝边塞五十年之烽燧,且开本朝(指清朝)开二百年之太平

《贸易造就和平》经典语录

既然“战”和“守”的方式都不理想,那么,难道这个问题就没有解决办法了?当然有。而且,更乐于采用这种办法的恰恰不是明朝这边的受害者,而是北边的劫掠者。1542年,在多次劫掠得手以后,俺答派遣使者到大同向明朝*表示,希望能开放边境贸易,实行“互市”。使者说,他们南下劫掠,无非是想得到锦帛茶叶等物,可是动手去抢的话,恰恰难以得到这些细软,只能抢到人口和牲畜,偏偏他们那里并不缺人口和牲畜。而且,由于他们的劫掠,边境*纷纷逃亡,可抢的资财越来越少。再有,虽然游牧民族在武力上占据优势,但出动*马,也是所耗不菲,还要和明*打仗,死伤人员。算来算去,怎么也不如双方互市来得合算,所以,他们诚恳希望和明朝发展边境贸易。

自由贸易与其说是人类的发明,不如说是人类的发现。人类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了更大范围的社会。在回顾历史时,才会认识到,自由贸易类这个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如果没有自由贸易,人类只能局限在小得多的团体中生活,伴以原始的落后状态。

比进剿合算得多的方式是修建长城这样的防御工事。与马上的游牧民族作战,利用地形守险当然更符合明*的优势。事实上,明*也确实修建了不少长城。现在看得到的长城并不是秦长城,基本上都是明长城。在抵御进攻方面,长城确实有着其他手段难以比拟的优势。对于小规模的骚扰,基本可以有效对付。对于大规模的进袭,则至少可以迟滞敌方的速度。富有戏剧*的是,在鞑靼人一次进攻时,长城没有挡住敌人的进攻,但是却在敌人劫掠完后撤退时发挥了作用。鞑靼人被长城所阻,“散漫不得出”,追逐的明*得以赶上,于是,鞑靼人大败。而一些修缮良好的长城,甚至在抵御大规模进攻时也非常有效。借助于长城和火器,战斗力处于下风的明*能够和游牧民族实现大致的武力均衡。

他们肯定是错了。逻辑和事实都表明,想要得到一样东西,花钱去买是最好的办法。通过人们之间的自由交换把社会组织起来的自由市场制度不仅可以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也同时会实现人际关系的最佳化,最大限度地鼓励创新和服务,并把社会中的*因素降到最低。贸易天生是化解战争、创造和平的因素。

在所谓的“常识”中,重要的一项就是认为买东西不如抢东西。抢东西多好啊!不用花钱,白白得到财物。可是,抢怎么会是“白白”的呢?实际上,抢的成本很高,而且成效很小。被抢者会反抗,会逃跑,会消极抵抗。如果你可以自由抢劫微软公司的话,在通过抢劫得到Windows98以后,你还能指望盖茨们为你努力开发出WindowsXP吗?在这个世界上,真正有财富实力的,不是那些强盗,而是企业家。真正富裕的国家,不是充满了强盗的国家,而是拥有更多企业家的国家。

可惜,很多人认识不到这一点。当然,虽然他们认识不到,但他在自己的生活中也不会去到处抢劫。他们虽然缺乏理解能力,但并不缺乏实践智慧。但是,在对那些不属于他们直接生活范围的问题,比如是否选择自由贸易,是否接受全球化等问题表态时,他们往往就会表现出自己理解力的局限。他们怀疑贸易的功能,认为进行贸易是一种等而下之、不得已的办法,不是获得财物的最佳途径。他们认为强者不需要贸易,而弱者只能在贸易中受害,所以如果有可能,最好通过非贸易的手段,比如征服和劫掠去获利,那样才能保*稳赚不赔。

但是,修建长城也是一项耗资巨大的工程。虽然比之大*出征要节省得多,但还是成为明朝社会的沉重经济负担,而且,长城的存在并不能彻底打消游牧民族劫掠的念头,只是加大了他们劫掠的难度。战争的威胁还一直存在着。这是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决定的。比之农耕民族,游牧民族更加依赖自然条件。一旦发生大的天灾,他们除了南下劫掠以外,基本上没有其他维持生存的手段了。而且,游牧民族生产的的产品种类较少,他们要想得到其他更丰富的生活用品,只有从农耕民族那里得到。这也是*历史上自秦汉以来就一直存在游牧民族南下劫掠的主要原因。

逻辑已经充分表明了自由市场制度的优越,而无数的事实无数次地*实了这一点。已经不需要更充分的*了。需要的就是把把自由变为一种信念,始终在社会生活中贯彻和坚持。